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8年11月13日] -- 华商报 -- 版次:[B3]
金融去杠杆效果显现

我省前三季度社融规模增量同比降幅约16%

在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今年以来,社会融资规模(简称社融规模)增速持续走低。华商报记者注意到,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公布的前三季度地区社融规模增量统计表显示,包括陕西在内多个省份放缓。
  地区社融增量与GDP增速不符

   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表现低迷。前三季度,全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5.3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32万亿元。尽管表内贷款及地方政府债券投放力度较大,拉动了社融增长,但在表外融资缩水的背景下,仍无法逆转社融增量低于去年同期的局面。
   分地区来看,前三季度广东社融规模增量为17365亿元,在各省份中居首;浙江、北京和江苏分别为15386亿元、14979亿元和14779亿元,排在二至四位;其余省份前三季度社融增量都在万亿以内;青海、海南、宁夏、西藏、新疆和黑龙江等6省未超过1千亿元。
   作为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资金总额的指标,地区社融增量与经济发展有关。不过,对比各地前三季度GDP增速,与社融规模增量差异较大。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最快的十个省份包括云南、贵州、西藏、江西、陕西、福建、安徽、四川、湖北和新疆,有六个来自西部地区。与GDP增速排名不同的是,前三季度社融规模增量排在前十的广东、浙江、北京、江苏、山东、四川、河南、湖北、江西和河北,大多数来自于中东部。
   西北大学金融系主任王满仓表示,市场主体的融资能力所影响的融资结果也不一样。简单来说,一个地区市场主体能力越强,融资也就越多,所以社融规模较大的省份以中东部居多。
   那么社融规模变化是否将对经济发展形成冲击呢?联创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认为,社融增速与GDP增速虽存在正相关性,但在2015年底已出现微妙变化,二者增速略有背离。一方面印证了眼下经济并不弱的事实,另一方面也与经济转型、实体融资需求发生结构转变有关。

  同比去年陕西社融规模增量减少了671亿元

   陕西前三季度社融规模增量3552亿元,在统计的31个省份中排名第16位。从已公布的29个省份GDP总量排名看,陕西以16867.92亿元排在第15位。陕西社融规模增量全国排位略低于GDP总量排名。
   今年以来表外融资的大幅下降,很大程度导致了从全国到上海、天津、河北、陕西等多个省份的社融规模增量不及去年同期。与2017年前三季度的4223亿元相比,陕西社融规模增量减少671亿元,同比降幅约16%。从社融结构来看,陕西人民币贷款在社融增量中的占比有所提高,今年前三季度约有93.3%来源于此。
   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出现了较明显的减少。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规模分别为-254亿元和-237亿元;去年这两项分别达到251亿元和1507亿元。
   西安高新区某金服公司张姓负责人告诉华商报记者,从去年下半年起,监管政策影响越发明显。信托贷款方面,信托公司规模只降不增就是信号;委托贷款则受到了严格限制,存量可续但增量难长。从资金投向看,此前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投向房企和地方融资平台较多,这些领域融资也受到一定影响。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然需要被重视。”武汉科技大学证券金融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除了信贷,非信贷融资如信托贷款、委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等虽然成本较高,却是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 华商报记者 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