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8年11月02日] -- 华商报 -- 版次:[B1]
脱贫攻坚——扶贫扶志扶智在行动

卖农资收入千万元 建科技园带乡亲脱贫

华商报渭南讯(记者 卫楠)大学毕业后放弃稳定工作回乡创业,将农资销售做到年营业额千余万元时,却感觉摸到“天花板”;承包2500亩地进行规模化种粮,期间也曾历经挫折。看到农产品电商的商机后,下决心打造产销一体的果品基地,还要带动167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他就是39岁的华州人安文博。
   10月31日,在华州区高塘镇南麦村旁的陕西果沁农业科技园里,安文博正忙着指导工人给刚栽种的猕猴桃树苗浇水,不远处的杏李园里,还有工人正忙着收获套种的红薯。
   2000年,安文博在渭南师范学院数学系计算机专业学习时,便看到了农资市场的商机。很快,安文博和母亲办起了农资经销点。两年后,安文博大学毕业,成为一名教师。然而他却毅然辞掉工作,2005年在家乡创办了一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农药、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的批发和零售,农产品种植和销售,公司年销售额最高时曾超过千万元。
   “但当生意做到1000万时,我意识到已经摸到了‘天花板’,很难再有更大的突破。”他说,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心同时发展粮食种植和生产销售。2012年,他在华阴承包了2500亩耕地进行粮食生产种植,但遭遇了挫折。还好,安文博通过此事看到了更大的商机。“农产品电商销售已经兴起,我们本地的很多农特产也可以放到网上卖。”他说,网店开起来后,他经过实践意识到,市场不缺农产品,缺的是优质的农产品,农户各家各户种植,无法形成规模化,质量难以把控。于是,2016年7月,他成立了陕西果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南麦村旁流转500亩土地,精心选择杏李和猕猴桃两类树苗进行种植,开始建设陕西果沁农业科技园。
   按照规划,科技园将用于华州杏李和猕猴桃的标准化种植和试验示范、种苗研发和繁育推广。待明年年底全面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能达到800万元以上,年净利润实现400万元。
   “等园区全部建成、果树开始挂果,消费者在买我们的农产品时,打开手机通过地头的监控就能看到果树的生长和管理情况。”安文博说。据了解,目前当地167户贫困户已经入股科技园,安文博说,自己会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带领更多的父老乡亲一起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