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8年05月25日] -- 华商报 -- 版次:[T5]

丹凤县竹林关镇“社区工厂”圆了贫困群众就业梦

“自从社区办了服装厂,我把娃送到学校后就来上班,既照顾了家庭,又有了收入,真是太好了!”在丹凤县竹林关镇众坊服饰车间,贫困户何兰英一边和车间姐妹聊天,一边熟练地用缝纫机加工服装。
   丹水社区属于陕南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现有住户2488户8801人,其中贫困户122户505人。竹林关镇积极探索“先业后搬”,开办“社区工厂”,帮贫困群众变身产业工人,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寻找致富路径。

  社区办工厂 群众家门口增收

   “丹水社区通过开办社区工厂、电子商务、农特产品示范店、产业园区等平台,将贫困户聚集到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上,全力带动他们就业促增收,同时辐射带动其他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贫困户就业创业能力稳步提升。”丹水社区支书柯辉说。
   竹林关镇实行“合作社+社区工厂+电子商务+农户”模式,整合丹水社区农贸市场、江北超市闲置房屋,成立了丹水社区工厂农特产品运营中心,组建山豆豆合作社,挖掘“竹文化”,开发桃花、竹子和农特产品资源,加工桃花月饼、竹椅、竹式灯具、竹编工艺品等,对挂面、蜂蜜、木耳、香菇等农特产品进行加工,开办“石磨杂粮”加工厂加工杂粮面,打造“竹林关印象”优质品牌。联合赵家庵村建设茶园2000亩,生产“桃源茗”茶。同时利用农特产品示范店展销和淘宝网店、微信朋友圈“双渠道”推广,快递网点及时配送,物流跟踪提供优质售后服务,形成电子商务全产业链销售模式,从而达到带动农户稳定增收的目的。该镇还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恩典和众坊两家服装公司入驻社区,带动300名群众在家门口务工,其中贫困群众100余人,可实现人均年增收2.5万元。

  稳定就业一人 脱贫致富一家

   除了丹水社区,该镇依托其余17个村的产业合作社,在江滨大道设立21个农特产品示范店,建立商贸脱贫示范街,将各村的土蜂蜜、粉条、核桃、药材、杂粮、竹编、刺绣等传统农特产品集中销售。采取政府装修、免房租、拎包入驻的方法引导贫困户及搬迁群众从事“互联网+”电子商务,目前已签订贫困户用工协议190余份。在江北腾出27.68亩建设用地,建设47242平方米工业用房,为更多企业入驻创造条件。建设魔芋加工厂,引导李氏凯龙魔芋食品加工厂入驻,带动220名贫困群众就业,并与17个村的贫困户签订魔芋种植、收购合同,采取保护价的方式保障种植户的预期收益。
   稳定就业一人,脱贫致富一家。为了让贫困群众真正实现就业,竹林关镇联合县就业局开展技能培训,让搬迁贫困户掌握基本技能,并无门槛准入社区工厂。同时,加快配套医疗、教育、公共服务等设施,让在社区工厂务工的搬迁群众住得舒心,收入稳定,脱贫有保障。 程娟 索志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