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7年12月25日] -- 华商报 -- 版次:[A7]
国产大飞机“三兄弟”蓝天聚首

天上飞海中游 中国造AG600首飞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000多年前庄子的畅想今天成为现实。12月24日上午9时39分许,蓝白涂装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从珠海金湾机场启动,滑行,一飞冲天。十年磨砺,运20、C919、AG600,中国大飞机“三兄弟”终于蓝天聚首。

   AG600机长37米,翼展38.8米,机高12.1米,机身外部尺寸与波音737相当,最大起飞重量53.5吨,最大巡航速度500公里/小时,最大航时12小时,最大航程4500公里

  
中共中央、国务院贺电 AG600首飞成功是里程碑
   24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对AG600首飞成功发来贺电,向全体参研参试单位和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贺电表示,AG600的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特种用途飞机研制能力取得重大突破,是继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后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最新成就,对于践行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制造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备受关注的全球在研最大水陆两栖飞机AG600昨日在珠海金湾机场迎来首次研发试飞。中共中央、国务院对AG600首飞成功发来贺电,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出席首飞活动并致辞。
   作为我国“三个大飞机”之一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是继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运输机运-20、C919大型客机之后,我国在大飞机领域研制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填补了我国在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领域的研制空白,为我国大飞机家族再添一名强有力的“重量级选手”。目前AG600已获得一些国内外客户关注,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

  上天
  森林灭火单次投12吨水

   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是为满足我国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首次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民用飞机,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急需的重大航空装备。其以水陆两用、装载量大、航程远、升限适中、速度范围广、超低空飞行性能好等诸多特点,特别适用于火情监测和森林灭火、海难搜索和救援、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等用途。
   AG600在接到森林灭火指令后,可在陆上机场向水箱注水或到火源地附近水域滑行汲水后飞到火区上空,直接往返投水灭火。AG600最大载水量12吨,20秒内可一次汲水12吨,单次投水救火面积可达4000余平方米,可单次齐投12吨水,也可以分批次投水;并可为被困人员和其他灭火人员及灭火机械开辟进出火区的安全通道。

  下海
  水上救人单次可救50人

   AG600除了是“灭火能手”,还是远海“救护高手”。AG600具有速度快,最大巡航速度500公里/小时,最大航时12小时;最大航程4500公里。AG600可以在2米高海浪的复杂气象条件下实施水面救援行动,水上应急救援一次可救护50名遇险人员,提供了开展中远海距离水上救援工作的保证。AG600在海上救援方面与船舶相比优势在于速度快,该型机速度是救捞船舶的十倍以上。AG600最大救援半径可达1600公里,可覆盖我国大部分海域及专属经济区,特别是我国海难多发的内海主航道。

  两栖
  天上飞海中游的大飞机

   AG600总体技术水平和性能达到当前国际同类飞机的先进水平,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AG600根据需要加改装后,可满足执行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资源探测等多任务需要,尤其是可为“海上丝绸之路”航行安全提供最快速有效的支援与安全保障,可实现陆地和水面起降,在水源与火场之间多次往返执行投水灭火作业。
   除了陆地上起降,AG600同样能在水中自由升降,“这是一艘能飞起来的船,也是一架能游泳的飞机。”AG600总设计师黄领才曾表示,AG600的设计和制造,将极大促进大型水陆两用飞行器研制进程,从而促进国家应急救援航空装备体系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据新华社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中机身机翼西飞造
  后机身尾翼陕飞造

   据了解,航空工业西飞承担了AG600中机身和机翼的制造,航空工业陕飞承担了后机身和尾翼的制造。西飞参研人员雷震说:“AG600在珠海首飞成功,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同时也为我们的团队——西飞国际航空部件厂AG600中机身研制团队感到自豪……我们用智慧和勤劳将国产水陆两栖大飞机送上了蓝天!”
   根据研制协议,西飞在AG600项目研制中承担了中机身、中央翼、外翼、水密试验件、铁鸟试验件部件的制造。AG600中机身是整个飞机的重要组成部件,也是难度系数较大的部件之一,其水密性能要求高,设计协调复杂。国航厂抽调了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生产操作工人组成项目团队全力攻坚。从阎良到珠海,再从珠海到阎良,项目团队成员经常往返于这两地,辛勤工作。有时团队成员出差,在珠海一呆就是个把月,由于水土不服,团队成员多人病倒,但工作却始终没有停止过。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 通讯员 周丹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