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25年03月13日] -- 华商报 -- 版次:[A5]
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 成功调解98起村民矛盾纠纷

他是说事堂的金牌调解员

在脱贫一线默默耕耘、在矛盾调解中坚守初心、在综治工作中忠诚履职,他扎根基层十余年,始终把乡亲的事放在心上,他就是榆林市绥德县满堂川镇人民政府综治中心主任贺红飞。
   近日,陕西省委宣传部印发了《关于命名2024年度陕西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的决定》,其中贺红飞获评2024年度陕西省岗位学雷锋标兵个人。

  带领468户村民发展种养殖致富增收

   2008年,29岁的贺红飞在外打拼多年后回到绥德县贺家山村担任村主任。当时,出村道路坑坑洼洼,红枣和杂粮一到雨季就难以运输。一心想改变村里面貌的他脑海里思绪万千,经过多方争取,把出村的土路修成了4.5米宽的水泥路,解决了大家出行和运输的大问题。
   “2015年,我带着村民成立合作社,开始养殖业。”贺红飞说,2017年出栏1000头猪,468户村民拿到1000多元的分红,他的心里升起了满满的获得感。
   多年来,贺红飞用脚步丈量贺家山村的每个角落,村里滞销的红枣、农作物,他总能找到销路。在他的努力下,贺家山村的贫困户们不仅实现了物质上的脱贫,更在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鼓舞,他们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温暖。
   2018年,贺红飞担任贺家山村村支书,他有了更大的责任心。“村里留下的大多数是上了年纪没有劳动能力的人,村里的事无小事。”贺红飞说,有一次两户人家因为土地问题吵了起来,经过多次耐心调解,达成共识。这让他明白,身为基层干部,除了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也有责任把基层矛盾处理好。

  满堂川镇有个“说事堂”
  成功调解98起村民纠纷

   2020年,贺红飞通过考试成为满堂川镇人民政府的一名公务员。得益于多年的基层经验,他在处理村民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和复杂案件中展现出卓越的调解能力,成为满堂川镇“说事堂”的金牌调解员,赢得群众的广泛赞誉。
   贺红飞始终站在解决困难问题的第一线,勇于面对挑战,成为推动创新工作的先锋。“记得有一次,两户村民因为道路出行问题找到了‘说事堂’,一位村民说因为另一位村民修路,把他家的路堵死,导致无法出行,多次沟通也没有结果。”贺红飞说,自己经过现场查看后,发现两户村民的房屋都紧邻国道,按照相关规定,国道两侧30米不允许进行新修建。经过耐心调解和法规宣讲后,村民把占用的道路恢复,双方也重归于好。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截至目前“说事堂”成功调解98起村民矛盾纠纷,为217位群众解答疑难问题。他用实际行动,为满堂川镇“说事堂”成为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先进典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一次,村里两户居民因为土地边界问题产生了激烈的争执,双方都坚持己见,情绪十分激动。”贺红飞得知此事后迅速赶往现场,耐心地听取双方的陈述,实地考察土地状况,并查阅了相关的档案资料。经过反复的调解和沟通,他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最终双方达成和解,握手言和。贺红飞说,答应村民的事情就要做到,村民有了矛盾就会第一时间找到基层组织反映。
   2024年7月,贺红飞任满堂川镇人民政府综治中心主任。他的敬业精神和深厚的为民情怀赢得群众的广泛认可,成为群众心中值得信赖的“自家人”。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唐保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