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24年06月15日] -- 华商报 -- 版次:[A1]
17岁中专女生姜萍

闯进全球数学竞赛12强


   17岁、93分、全球第12名……近日,一份全球数学竞赛决赛名单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一名女生以93分的高分名列第12位,她的名字叫姜萍。在这项全球数学竞赛决赛名单中,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801名选手,其中,排在第12位的姜萍,是该比赛举办以来首位闯进决赛的中专在读生,也是前30名里唯一的女生,排在她前面的选手,均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等名校。
  花两年时间自学微积分
  如今已达数学系本科生水平

   姜萍目前就读于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专业是服装设计。姜萍是土生土长的江苏涟水县人。有记者来到姜萍的老家,村里知情人称,姜萍中考成绩考了600多分,足够上本地高中,当时姐姐在涟水中等专业学校上学,她就自己做主报了这个学校,还拿到了奖学金。
   从初中开始,姜萍的数学成绩尤为突出,断崖式领先其他科目,最后一道大题,别人只能写个“解:”,她扫一眼就能找到思路,“数学更像我一个朋友,问题解决出来的时候,特别快乐。做不出来的时候,会很痛苦。”
   姜萍的专业是服装设计,日常只用学“语数外”以及服装专业课,她有充足的课余时间跟数学相处。很快,中学教材对她来说远远不够。在老师王闰秋的指导下,姜萍开始学习高等数学,从同济大学出版的《高等数学》开始,一直到LawrenceC.Evans编写的《偏微分方程》,凭借手机翻译软件和一本《英汉小词典》,她已经自学了三分之一。如今,她的水平已经达到了数学系本科生的水平。

  “试试看”只为证明
  “女生学数学也可以挺棒的”

   参加此次全球数学竞赛,对姜萍来说是个意外。王闰秋告诉她比赛没有门槛,鼓励她试一试。刚开始姜萍没什么自信,自己默默去刷了一遍去年的比赛题,然后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报了名。
   姜萍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801人入围决赛,他们大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剑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顶尖学府,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突兀出现在名单前列。
   预选赛的两天里,姜萍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在答题,只为证明“女生学数学也可以挺棒的”。

  喜欢数学更喜欢服装设计
  很多服装设计灵感来自于数学

   在姜萍眼里,数学无处不在,学习服装要画的时装画和制图、衣服的制作和裁剪,在她看来都跟数学有关,比如她最喜欢也最擅长偏微分方程(PDE),就跟服装设计的画图有相通之处,“他们的对称性太美了。”在服装作画的时候突然冒出来的设计灵感有时候来自数学。
   “我觉得数学到了后期,天赋在里面作用就越来越小,除非是绝顶天赋,像阿贝尔、加罗瓦,这种天才历史上也没几个,数学家也有不少是大器晚成的。”王闰秋说。
   虽然在数学领域的表现非常出色,但姜萍对服装专业更感兴趣,希望未来能进入浙江的一所大学进修服装设计。她曾表示:“如果学习服装设计是我的plana,那探索数学世界便是我的planb,希望我的planb也能被看见。”

  不少高校抛出橄榄枝
  浙大教授:欢迎来浙大!

   王闰秋说,由于专业限制,姜萍只能就读江苏省内的三所高校,目前最好的能申请到常熟理工。不过,姜萍的梦中高校是浙大。
   6月14日上午,不少高校向姜萍抛出橄榄枝:
   江苏大学发文欢迎姜萍报考。
   中国历史研究院联合微博虚拟账号“祖冲之”发文称赞姜萍:“后生可畏!愿姜萍同学能在数学的知识海洋里尽情遨游,期待再创佳绩。”
   常熟理工大学也发了条微博进行回应:“非常期待小姜同学未来报考常熟理工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我们建议可以先来常熟理工打好扎实的本科基础,硕士阶段到浙江大学继续深造。杭州和苏州很近,我们学校会全力以赴帮助你实现梦想。”
   浙江大学苏德矿教授昨日转发姜萍的相关报道,并表示“欢迎来浙大!”
   杭州一家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非常愿意为姜萍提供服装数字化设计软件免费学习以及公司实习机会。

  姜萍的老师也是竞赛选手
  今年的名次是全球125名

   据媒体报道,同样喜欢数学的王闰秋,2022年拿到数学博士学位后,考到了姜萍所在的学校,姜萍是他带的第一届学生。值得一提的是,王闰秋也是今年的参赛选手,今年的名次是全球125名,去年的名次是预赛432名,2022年名次是预赛166名。
   姜萍的数学天赋是如何被发现的?王闰秋回忆称,第一次月考数学成绩遥遥领先的姜萍,引起了他的注意。当时,150分的数学卷子,姜萍都能考到130至140多分,而班里排在第二位的同学,只能考到五六十分。
   这个与众不同的姑娘,让王闰秋想到了自己。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王闰秋也遇到过很多挫折,现在回想起来,如果自己年轻时有个领路人,也许人生会不一样。“所以我想尽自己的可能帮助他们,让他们知道还有不一样的未来。”
   一直悄悄留意姜萍的王闰秋开始给她“开小灶”。在王闰秋看来,姜萍不属于天才型,而是属于勤奋型选手。当大部分同学自我放飞时,姜萍几乎所有的课余和晚自习时间都沉浸在数学的世界里,有时做题做到夜里一两点钟,遇到不懂的也会主动找王闰秋请教。
   书是纯英文的,里面全是专业术语,小姜只能一边查字典,一边用翻译软件一点点啃出来。“其实大家天赋未必差很多,但是一个人一直在玩,一个人一直在学习,渐渐就拉开了(差距)。”王闰秋说,虽然刻板印象中数学好的女生不多,但实际上并不是,女生里也有特别优秀的数学家。
   这次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是王闰秋鼓励姜萍报的名。考完后,王闰秋特意找姜萍复盘,坐下来估了一次分。“当时估计在七八十分,没想到最后拿到了93分。”他说。

  
网友声音
  天赋与勤奋共同书写的励志故事

   @数学竞赛题真的是每个字都认识,连在一起比天书还难。
   @突然看得热泪盈眶,青年和世界就该是这样!
   @毫无疑问,这就是天才,也幸亏遇到了人生中的伯乐。
   @师生俩都大大地成功了,亲身演绎了什么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兴其艺,乐其学”。
   @这科偏得我服。
   @厉害,为女生争光!让世界看到中国女性的强大!
   @果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又幸运地遇到了一位真正的好老师!
   @姜萍晋级是天赋与勤奋共同书写的励志故事。
   @文凭代表不了水平,学历代表不了能力。学历只是知识获取的一种方式的证明,并不值得被社会盲目崇拜甚至大力追捧。
   @期待能有更多从社会基层挖掘天才的机会和渠道。
   @作为“民间高手”,这一路走来,姜萍得额外付出多少努力,才有机会和这些名门大派的高手同场竞技?这可能是对民间高手最友好的时代了,但凡你真有天赋,真的努力,有无数的公开竞技场供你绽放光芒,而姜萍也为“民间高手”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竞赛题有多难
  看下题目

   据了解,姜萍参加的是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今年的竞赛预选赛题目共7道,入围分是45分。以下是其中两题。
   问题:
   几位同学假期组成一个小组去某市旅游,该市有6座塔,它们的位置分别是A、B、C、D、E、F。同学们自由行动一段时间后,每位同学都发现,自己所在的位置只能看到位于A、B、C、D四座塔,而看不到E和F的塔,己知
   (1)同学们的位置和塔的位置均视为同一个平面上的点,且这些点彼此不重合。
   (2)A、B、C、D、E、F中任意3点不共线。
   (3)看不到塔的唯一可能就是视线被其他的塔所阻挡,例如,如果某位同学所在的位置P和A、B共线,且A在线段PB上,那么该同学就看不到位于B处的桥。
   请问,这个旅游小组最多可能有多少名同学?
   (A)3(B)4(C)6(D)12
   答案:C
   问题:
   小明玩战机游戏。初始积分为2。在游戏进行中,积分会随着时间线性地连续减少(速率为每单位时间段扣除1)。游戏开始后,每隔一个随机时间段(时长为互相独立的参数为1的指数分布),就会有一架敌机出现在屏幕上。当敌机出现时,小明立即进行操作,可以瞬间击落对方,或者瞬间被对方击落。如被敌机击落,则游戏结束。如小明击落敌机,则会获得1.5个积分,并且可以选择在击落该次敌机后立即退出游戏,或者继续游戏。如选择继续游戏,则须等待到下一架敌机出现,中途不能主动退出。游戏的难度不断递增:出现的第n架敌机,小明击落对方的概率为(0.85)n,被击落的概率为1-(0.85)n,且与之前的事件独立。在任何时刻,如果积分降到0,则游戏自动结束。
   问题部分:
   (1)如果游戏中,小明被击落后,其之前的积分保持。那么为了游戏结束时的累积积分的数学期望最大化,小明应该在其击落第几架敌机后主动结束游戏?
   A.1 B.2 C.3 D.4
   (2)假设游戏中,小明被击落后,其之前积累的积分会清零。那么为了结束时的期望积分最大化,小明也会选择一个最优的时间主动结束游戏。请问在游戏结束时(小明主动结束、或积分减到0),下列哪一个选项最接近游戏结束时小明的期望积分?
   A.2 B.4 答案:1.B 2.A

  
遇到数学难题
  AI也“蒙圈”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比赛不仅只有人类选手参赛,还吸引了来自全球知名高校院所与企业的563支AI队伍报名。遗憾的是,所有的AI队伍均未能达到决赛入围分数线。
   统计显示,参赛AI队伍的平均分已达到了人类选手平均水平,但离数学高手仍有较大差距。AI最高分仅为34分,无缘决赛。据介绍,AI成绩不佳,核心还是由于基础模型的数学能力有限。虽然在面对解答题和证明题时,AI可以通过知识检索等方式拿到基础分,但一旦涉及到后续的深入分析,AI就开始出现“知识幻觉”。尤其在面临选择题时,多数AI出现了“蒙题”的现象。

  评论

  大家为何关注这个17岁女生

   姜萍在高手如云中证明了自己能行,证明了女生能行,证明了中专生同样能行。她的脱颖而出令人称奇,引来赞叹,首先契合了大家惜才爱才的热望。一名17岁的中专生,能在数学大赛中“拉下”那么多的名校高材生,这就是个奇迹,这就是个人才。她展开了无限的想象空间,预示着前途不可限量。
   网友为她鼓与呼,除了她的预赛成绩,更多的是共情她的经历,她的自律与向上令人动容。姜萍虽然选择了中专学校就读,但她没有放弃自己上大学的梦想,没有放弃自己对数学的热爱,在中专期间自学了高等数学,其他文化课的成绩也不错。老师说她是勤奋型的学生,这种不放弃的精神比她的成绩更可贵。因为不自弃,不放弃,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刻苦钻研,才有了一鸣惊人的高光时刻。
   姜萍的老师能坚守自己的专长,还能发现好苗子并给以指导,这样的老师是良师,也是人生逆天改命的贵人。
   姜萍向大家呈现了一个美好的故事,一个对数学充满热情的人遇上了一个对数学同样充满热情的老师,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遇到了一个同样积极向上的老师,这就是美好遇见了美好。常言道,人生的成功离不开贵人的帮助。这个贵人就是能指点迷津的人、能点亮明灯的人、能带来机遇并帮助改变命运的人。
   姜萍的成长充满了正能量,能传递给他人以力量,让人看到坚持与努力的可贵,带给他人以信心与希望。这是一个伴随温暖与美好的主角,所以能激荡人心,能鼓舞人心。

  
努力和天赋同样重要
   姜萍能创造如此惊人的竞赛成绩,其数学天赋是毋庸置疑的,在缺乏名校平台和优质学习资源的前提下,她能比很多名校学生做得更好,就足以说明她在数学领域是天资聪颖的。但是,我们绝不能因为她的天才表现,就忽视和否认她的艰辛努力、强烈热爱、坚韧意志,以及长期学习的好习惯——这些才是她成功的根本原因,也是更加令人钦佩的地方。
   从报道来看,姜萍对于数学的热爱和钻研,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她会把其他年轻人用于娱乐的时间,放在研究数学上,甚至有时候半夜还会发信息,向老师询问数学难题。遇到困难时,她会想办法克服,从来没想过半途而废,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无论未来怎么样,对数学这个兴趣爱好应该一直会持续下去,我不会放弃”。这不禁让人感叹:有这样的精神在,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很多人对于学习和成长,总是强调环境和天赋的因素,却没有真正努力到位。姜萍的成功,其实再次点出了那句颠扑不破的真理:“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而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观点,也在姜萍身上得到验证。她将数学视为最好的朋友,以强烈的热爱与赤诚的初心来研究数学,自然也能享受到数学带给自己的快乐。至于能否凭借数学来获得世俗层面的利益,反而不会是她关心的问题,越是非功利化的心态,越能拥有纯粹的体验,这也是姜萍的成功给人的启迪。
   可以说,要想取得成功,努力和天赋同样重要,甚至在不够优渥的环境里,努力的意义和价值会更大。姜萍虽然才17岁,但她的学习能力和精神,却是值得很多成年人学习的。对于来自非名校和高学历背景的人,外界也不能戴“有色眼镜”,少一些偏见,多一点包容,或许也能挖掘和培养更多像姜萍这样的年轻人。每个人擅长的领域不同,但只要能得到好的开发与引导,都有可能在合适的领域创造价值,这也是姜萍的故事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地方。 综合极目、九派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