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24年02月07日] -- 华商报 -- 版次:[T16]

攀“高”逐“新” 绘就高质量发展“上行线”

——咸阳高新区二〇二三年经济发展工作综述
春华秋实又一年,不负耕耘喜丰收。
   2023年,咸阳高新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21.6亿元。培育超10亿元工业企业1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3户。
   市级重点项目52个,总投资490.3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87.13亿元。全年完成投资190.18亿元,投资完成率101.63%。
   新增1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
   向“高”而攀,迎“新”而进。
   2023年,咸阳高新区以全省“三个年”活动为抓手,抢抓西安—咸阳一体化以及建设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重大机遇,紧盯“七个立区”目标,按照“136”发展思路,突出“高”和“新”发展定位,不断在“高”上求突破,努力在“新”上下功夫,全力以赴抓工业强产能、抓项目扩投资、抓企业促生产、抓科创增动能,呈现出“稳中向好、稳中加固”的发展态势。

  强产业提质增效

   产业稳则经济稳。2023年,咸阳高新区电子显示、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型合成材料4大主导产业加速发展,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
   围绕总投资280亿元的CEC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为龙头,先后引进冠捷科技、虹宁显示、峻凌电子、南京冠石等40户上下游配套企业,初步形成了在咸阳高新区投下一把沙子,产出一台电视机的完整链条。
   2023年10月18日,G8.5+基板玻璃生产线项目点火投产,有效解决了高世代基板玻璃关键工艺技术“卡脖子”问题,形成了“面板+基板”双龙头引领新格局。
   咸阳高新区先后被科技部、工信部认定为新型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电子显示产业年产值达248亿元。
   加速千亿级电子显示集群崛起,是咸阳高新区不断筑牢产业基石的缩影。
   2023年,咸阳高新区还重点引进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生物医药、化学制剂等项目,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打造500亿级医药产业集群。
   走进海天药品生产基地,产品展示区展示着四季抗病毒合剂、复方沙棘籽油栓、溃疡灵胶囊、沙棘干乳剂等产品。
   “我们将现代科技融入药品生产过程中,提升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确保药品产品质量,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推进中药材种植、研发、加工的深度融合,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海天制药有限公司审核查验中心总监王宇鹏介绍。
   距离海天制药生产基地不远处,咸阳高新区已聚集了步长、康惠、摩美得、修正药业等50多家医药企业,一个具有影响力的生物医药科技集聚区已初现雏形。
   新材料产业强链补链重点专项的有机硅材料密封型材生产能力建设项目,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年产100万套汽车零部件配套项目,为咸阳高新区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进一步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作为国家级高新区,在对主导产业“深耕细作”的同时,也积极对新兴产业“谋篇布局”。
   发布《咸阳高新区建设“元宇宙产业先行区”行动方案》,元宇宙数字会客厅对外开放……一系列举措,表明咸阳高新区发展元宇宙产业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巩固延伸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咸阳高新区以项目集聚促进产业倍增,不断提升发展综合能级。

  抓创新活力迸发

   2023年12月19日,咸阳市彩虹二路高架桥重2万吨、高84.778米主塔历时90分钟,逆时针旋转93度,实现精准对位,顺利完成首次转体施工。
   由长安大学与陕西中科启航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转体桥梁施工过程监测系统”为本次转体施工提供全过程技术支撑。
   陕西中科启航科技有限公司是咸阳高新区重点引进落地,落户以来,产值从最初2700万元增长至2亿元,并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2023年,咸阳高新区以双招双引为主线,主动加强与高校的对接,多措并举承接高校科技成果项目落地转化,优越的区位优势和政策环境,吸引了一批优质项目落户。
   秦创原聚梦·协同创新中心开园,西北大学科技园揭牌,多个西北大学团队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企业正式签署入驻协议,为咸阳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赋能增力。
   建立26家省级研发平台和2家国家级研发平台,新型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获批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LCD面板显示产业获批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国家火炬第三批创新积分制试点园区。
   设立咸阳高新区俄罗斯海外人才服务中心,在莫斯科设立第一个海外工作站科技联合创新中心工作站点。举办第一届中俄科技创新大赛等双创活动40余场。
   同时,咸阳高新区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成立西安交大—咸阳瞪羚新材料产业创新研究院,引进材料学院单智伟院长国科镁业高纯镁合金、金属基纳米探针等项目,加速推进78项新材料中试专利包项目在区内落地转化。
   如今,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已成功落地咸阳高新区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快建设集聚动能

   走进咸阳高新区年产100万套汽车轻量化模块系统项目,生产车间内,注塑机、机械臂、机器人等崭新先进的生产设备正在高速运转。
   “项目主要为比亚迪、奔驰、特斯拉等一线汽车品牌生产门窗等配套件。”项目负责人徐钦说,项目正式投产后,将不断壮大汽车配套产业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重大项目是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2023年,咸阳高新区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把重点项目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和“主引擎”,围绕特色产业深入科学谋划,全面提升项目管理服务水平,硬核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制定出台《咸阳高新区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行动方案》,配套出台《咸阳高新区高质量项目推进年“十拼十强”系列活动方案》。
   ——围绕“拼外智、强策划,储备一批高质量项目”主题,确定了“定方向定职责提交清单—聚要素请专家统筹研判—共商讨研质量确定项目—借外脑定方案推进实施”的谋划工作步骤,夯实谋划责任。
   ——围绕“拼担当、强效能,加快项目建设”主题,开展高新区自建市级重点项目“晒比评”活动,不断激发项目建设加速度,夯实发展硬支撑。
   ——围绕“拼载体、强效率,推动数据上云上平台”主题,全面启动“数字高新”建设,搭建“项目管理服务平台”,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
   ——围绕“拼环境、强服务,提升审批服务效能”主题,走访了一批在建设和工程手续报批上有需求、亟待解决的项目,向企业详细解读审批事项的办事流程及手续,并手把手帮助企业组织申报资料。同时,抽调精兵强将对接市级相关部门,帮助企业跑手续、办审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023年,咸阳高新区15个市级重点项目已竣工,其中工业项目10个,涉及市级16条重点产业链项目9个,总投资107.8亿元,建成后预计新增产值59.57亿元,纳税3.35亿元,增加就业岗位2600余个。
   咸阳高新区强力推进项目“加速跑”,不断刷新建设“进度条”,全力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促融合“落地生花”

   在咸阳高新区,桥“见”双城。
   2023年9月21日,由咸阳高新区投资建设的渭河高新大桥正式建成通车。这是继咸阳桥、渭城桥、秦都桥、上林桥之后,连接渭河南北两岸的第五座大桥。
   作为西安—咸阳基础设施一体化的标志性示范工程,总长约1.8公里的咸阳渭河高新大桥既是咸阳高新区的交通大动脉,更是发展的快速路。
   正如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所说:“咸阳渭河高新大桥连接的不仅仅是物理空间,更是知识、是人才、是未来高新技术产业,让咸阳高新区与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成为了一个整体。”
   交通基础设施始终是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的硬支撑。
   2023年,咸阳高新区还启动了高新智轨示范线建设项目与西安相连,实现了地铁1号线中华西路站和地铁5号线创新港站在区内的无缝对接,有利于西咸两地人才、技术、成果等各类创新要素流动。
   在“畅交通”的基础上,主动与西安各高校合作,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开展重点技术攻关,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与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签订《新材料中试专利包成果转化协议》,积极推进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北部转孵区建设,与西北大学共建“大学科技园”。
   西安交通大学光电创新研究院、高纯镁及其成套设备制备、气相沉积涂层、硅热法镁质量提升、西工大蓝悦无人机等一批高端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咸阳高新区,一个个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的成果正在咸阳高新区“落地生花”。
   同时,与西安交通大学签订《基础教育领域深化合作协议》,合作共建一流教学水平的现代化学校,为各类人才落户提供优质的平台支持和完善的配套环境。
   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产业协同是必由之路。
   咸阳高新区与西安国际港务区签订合作协议,双方依托中欧班列长安号国际贸易大通道,互相设立制造基地和销售中心,推动企业拓宽市场渠道,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这样的合作帮助企业打通了生产、运输、销售全流程,节约了大量成本,提升了产品竞争力,我们期待着西安—咸阳一体化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冠捷显示科技(咸阳)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定彬表示。
   此外,咸阳高新区全方位对接融合,错位特色发展,主动承接西安溢出效应,招引宏祥汽车零部件、华润新能源等西安产业转移项目。
   依托西安—咸阳一体化的区位优势,“咸阳智造”2023年实现出口额4.46亿美元,其中搭乘中欧班列长安号出口货柜517个、液晶模组42.34万台,主板39.78万片,约70%的产品通过中欧班列出口到波兰、俄罗斯等国家。
   畅交通、拓产业、强创新,咸阳高新区主动融入西安都市圈,纵深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

  优环境筑巢引凤

   年末岁首,追梦远航。
   2023年12月27日,咸阳高新区与利亚德集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陕西大秦元时代数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德火科技、秀加科技签订项目合作协议。这三家企业的加入将为咸阳高新区元宇宙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为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和“压舱石”。好项目就像一个“强磁场”,带动产业集聚成群,畅通强劲经济脉络。
   2023年,咸阳高新区聚焦四大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开展产业链招商、投行思维招商、重点区域招商。
   举办“长三角先进制造企业走进咸阳高新区”“西部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等重大招商活动8场次,一批优质项目落户咸阳高新区。
   先后招引咸阳生物城(一期)、新能源专用车先进制造及研发总部项目等7个超10亿元产业大项目;引进俄罗斯机床厂、签约俄罗斯奔萨州高端金属加工设备生产项目。
   2023年,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61.87亿元,共签约入库项目31个,总投资171.78亿元。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招商引资“硕果累累”离不开持续向好的营商环境。
   “只需手机上轻轻一点,随时随地就可以知道您想要了解的业务,再也不用多次往返大厅咨询,也不需要下载安装App,轻轻一点便可知晓……”2023年12月25日,咸阳高新区“用新办”政务服务小程序正式上线。
   小程序集政务大厅导览、办事指南、线上办、预约办等多项功能于一体,涉及行政审批及政务服务450余个事项,还有高新区通知公告、图解政策、营商环境政策包、全景式体验大厅等服务,更好地提升了政务服务效能。
   2023年,咸阳高新区立足企业群众需求,以主动服务为导向,通过出台《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招商引资政策黄金10条》《秦创原政策包》《优秀企业家服务政策》等政策措施,以产业发展之需为导向,创新服务方式,在优化政务服务上持续发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安全、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按照“标准统一、相互授权、异地受理、远程办理”的原则,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区域通办。分别与旬邑县达成“跨区通办”合作事项204项,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达成“跨区通办”合作事项190项,与杭州高新区(滨江区)达成“跨省通办”合作事项51项,与武汉市东湖高新区达成“跨省通办”合作事项51项,最大限度满足了各类市场主体的办事需求,跨区域通办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同时,成立企业“三团两库”服务机制,建立“年轻干部结对帮扶”机制,深化“双包一解”“三送一解”活动,常态化协调解决企业、项目发展建设中的问题。
   2023年,咸阳高新区共新增市场主体1213家,增长48%,被授予全市唯一一个“陕西省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称号。推行科技创新“服务超市”成功入选咸阳市2023年营商环境优秀案例,编入《咸阳市2023年营商环境优秀案例汇编》,全市推广学习。
   奋勇向前,攀“高”逐“新”。
   站在新征程、新起点上,咸阳高新区将牢牢把握“高”和“新”的发展定位,以“进”的态势、“优”的结构、“新”的动能,昂首迈进更广阔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