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23年09月19日] -- 华商报 -- 版次:[A11]
让孩子爱上读写,真正的秘诀就是——

要把作文变得非常快乐 把表达变成一种精神的需要

学生写作“老大难”,作家看不下去了。 安黎出版《安黎开讲——新语文读写公开课》
   著名作家安黎最新出版的作品不是散文集,而是指导青少年写作的丛书《安黎开讲——新语文读写公开课》。9月15日下午,新书发布会在西安市羊文化博物馆举办。安黎为什么如此关注中小学生的读写教育?在他眼中,写作能力提高的难点究竟有哪些?华商报记者对安黎进行了专访。

  作家教写作和老师讲有什么不同?

   了解安黎的职业经历后,大概就能理解他执着于青少年教育的一腔热血。
   华商报:极少有作家专为提升中小学生读写能力出版一套书,而您为什么做这件事呢?
   安黎:我特别关注孩子的成长,之前写过教育启示录《那些家长》,探讨家庭教育方式,包括我义务为孩子做了几十年的心理矫正,这和我自己的写作实际上是一脉相承的。所有的文章都是为人服务的,而为哪一类人服务是我们写作者需要思考的。给孩子提供一个优良的读本,提供精神营养,对于他们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华商报:您觉得作家给孩子们教写作,和老师讲有什么不同?
   安黎:我个人的看法是,老师是按照教学大纲、教案来教孩子写作;作家是按照自己的实践经验来教孩子写作。现在的语文教学特别规范化,老师、学生都要按步骤去做,最后的结果是学生变得循规蹈矩,没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我对孩子的写作前途担忧,对孩子的思维形态担忧。
   我自己以前是语文老师,我知道语文教学里到底存在着什么能撬动孩子的心灵、激活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自己变成写作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服从者、跟随者、模仿者。孩子的思维活跃了,精神活跃了,略加引导,写作方面就会有很大提升。我认为优秀的作家提供给孩子的文本具有这种鲜活度、灵活性,实践的操作性会更强。
   华商报:作家的作品也很多,什么样的文章适合孩子阅读呢?
   安黎:不是所有作家的文章都适合孩子读,也不是某个作家所有文章都适合孩子读。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随着年龄增长,接受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供给孩子的是那种精神狭隘的语言,没有美感的东西,他们就会厌食,可能对今后的阅读都会产生抗拒。
   教孩子读写涉及孩子心灵的塑造、精神的成长,因此当作范本的文章的情怀、格调、格局,包括语言的精美程度,都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我选取的文章,贴着孩子的年龄,贴着他们接受程度,逐渐加量,慢慢让他们喜欢上写作,而且一定要达到语言精美以及文章的章法鲜活,而不是陈词滥调式的。

  掉入“套路”的语文学习怎样突围?

   大家都知道语文课很重要,但是读写能力提升慢也是现状。
   华商报:现在有很多课外辅导班或者网课教孩子写作,您关注到这个现象了吗?
   安黎:网络直播我看了一些,感到很吃惊,直播的人自己都写不了文章,就是团队打造的人设,却拿着别人写的剧本,就告诉孩子应该这样写、那样写,套路化的话术具有煽动性,目的是奔着如何把家长钱包里的钱掏出来,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现实问题。我建议家长们要有所甄别。
   我出书教孩子写作没有牟利的动机,只是觉得有一种责任,或者说有一种“不能睁着眼睛看不见”这么一种意识在驱动着我。当然也想多卖书,但目的不是要多赚钱,而是如何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华商报:一些孩子学习语文“老大难”,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安黎:学语文或写作文,是学生“老大难”的问题,其实是因为有的老师把语文教“死”了。语文本来是一门特别有意思的课程,它包含着人类的思想、智慧、逻辑,包含着观察事物的入口,包含着语言的精美、词句的趣味。我们现在套路化的教学,没有把语文跟孩子的心灵挂起钩来,不能让他一想到这门课就觉得和他的精神有关,从中得到乐趣和人生的智慧。
   写作和教学一样,你必须知道受众愿不愿意去读、去听。如果他不愿意,那不一定是他的问题,可能是你自己的问题,你没有写出那种优良的读本,没有讲出让他闻之心动的话。所以,孩子不爱学习语文和写作,还是要从教学本身来进行一些反思。
   华商报:让孩子爱上读写,有没有秘诀?
   安黎:如果想让孩子爱上读写,就一定要先把语文变得有意思,适当的激励也是有用的。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写出来,宣泄情绪,这当然带给写作者一种快乐,所以真正的秘诀就是要把作文变得非常快乐,把表达变成一种精神的需要。

  《安黎开讲》除了写作,还讲了什么?

   华商报:丛书的编写结合了您的个人写作感悟和文章,还有鹿丁联老师的赏读,这样的体例编排和幕后编辑的工作是怎样结合的?
   安黎:市面上大量的写作辅导书都是一个套路,就是把现代作家典范的文章往一块一编,就像做了一桌饭,3岁也吃这个,5岁也吃这个,15岁也吃这个,没有根据不同年龄段的需要来供给。而且那个年代作家写的东西和孩子离得很远,语言是给成人写的,所以孩子读多少遍还是不知道作文怎么写。
   我们这套丛书在编排的时候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经历了反复思考、推演。鹿丁联老师退休之前一直在教学一线,对语文教学熟悉,作为本书的赏读人撰写文章进行赏析,进一步帮助孩子理解。
   我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一个文学存在去编写这套丛书的,我想到既然我在生活中一直在拯救各种各样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那能不能拓展一下写作方面,能成为一束光,去照耀那些绝望的人们,能让孩子从小的时候心里就有绿色的种子在播撒。丛书每一章之前,都有关于写作的讲述,来自我自己的经验、感悟和判断分析,非常具体。
   华商报:这套丛书的一大特点是选取您个人创作的作品,怎样从诸多作品中选出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呢?
   安黎: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我是这么划分的:小学卷侧重于引导孩子入门,写文章的时候侧重语言的示范、激活思路,引导他们去联想;初中生慢慢走向认知世界,作文要进行文体的构建,示范不同文体如何来写,引导稳步前行;高中卷要引导仰望世界,观察万物,进行较有深度的思考,训练他们的思维,然后还要了解世界、历史、社会、人性、自己。
   华商报:您希望中小学生从这套丛书中收获什么?
   安黎:第一,得到写作方面的启迪。写作不是简单化的文字练习,它包括能不能正确观察世界、理解社会、捕捉到人间的点滴细节。第二,得到成长。书中有相当的篇幅在讲如何做人,做一个有尊严的人、有生命力的人。还有遇到挫折,如何化解心理危机、理解和处理矛盾。人生本就是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所以当你理解苦辣就是人生的一部分时,可能就不那么绝望。第三,得到认知的提升。如何来看待世界、历史、现实,看待事物之间的不同,可以从书中汲取营养,去理解世界、理解自己。

  
教育界评说《安黎开讲》
   陕西语文教学领域的专家参加了新书发布会,发表了对此书的见解。
   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贾玲:
   中小学生在写作的起步或爬坡阶段,能与安黎的文章相遇,能聆听其有关读写的经验之谈,是十分幸运的事。《安黎开讲》丛书定位精准,针对性强,同学们可以从阅读安黎的作品开始,爱上阅读、写作和生活,从而学会用自己的笔和眼去寻找和发现美好的事物。
   陕西省教指委语文专委会副主委、陕西省中语会副理事长曹公奇:
   本丛书是目前为止我看到的唯一的由同一作家作品贯通,指导小学到高中学生写作的作品。构建了从小学到高中的读写提高快速通道,各卷本针对小、初、高各个学段皆自成体系。书中所有阅读主题的设置均是站在新课标要求的立德树人的高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和认知自我。文章中蕴涵的做人和修身的道理对于正在成长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说无比重要,在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其人文修养和健全人格。书中没有枯燥的知识训练和教条化的所谓秘籍方法,而是充满启发性的开放式的思维训练,让孩子通过阅读学会思考,现实指导意义极强。
   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西安市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赵明:
   教师讲写作,主要讲概念;作家讲写作,主要讲经验。许多讲写作的老师自己不写作或很少写作,讲出来的东西用处不大。因此,我建议学生、家长,包括教师,认真地读一读《安黎开讲》,要在阅读中有所“悟得”,在实践中有所“习得”,扎实地提升教学水平和写作能力。 华商报记者 路洁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