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22年12月07日] -- 华商报 -- 版次:[B1]
华商政务

“三项改革”为科研人员松绑

让高校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 实现产业化
11月11日,时任陕西省省长赵一德在西北工业大学调研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有关工作。他强调,要不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进一步放大秦创原总窗口综合效能,持续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为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21年,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5所高校率先启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三项改革”试点。
   今年3月,省科技厅、发改委、教育厅、财政厅、人社厅、审计厅6部门联合发布《陕西省深化全面创新改革实验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经验实施方案》,“三项改革”的主要措施为: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
   这一被称为为高校科技人员“松绑”的改革,从哪些方面松绑,是如何助力科技成果转化的?目前取得了哪些成绩?日前,华商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科研人员以“知识产权”入股
  打消顾虑降低风险

   在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教授曹增强看来,“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为有专利且想进行成果转化的教授松绑资金和心理负担。
   “所有在职大学科研人员的发明均属于职务发明,尽管是发明人,但专利权人是学校,因涉及国有资产等问题,没有明确政策前,科研人员轻易不敢大胆使用发明专利成果。”在曹增强看来,“三项改革打消了不少有意愿进行成果转化的科研人员的顾虑,降低了失败带来的风险。”
   在“科技成果转化单列”这一政策的加持下,职务发明的专利经价值评估后,以“知识产权”的形式入股,校方和研发团队商定合理的收益比例即可。
  
12项职务发明专利和2项软件登记
  作价1000万为公司增资

   198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曹增强,1990年硕士毕业后留任西北工业大学,开始研究小能量电磁加载技术,至今已深耕该领域32年,在电磁铆接等相关方面打破国外垄断,实现了完全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在我国多个重大型号的航空产品得到应用。
   曹增强自述非常重视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成果,团队研制的电磁铆接设备很早就和进口产品同台竞技,已在我国航空航天领域广泛应用。
   2021年,他的12项职务发明专利和2项软件登记经资产评估公司评估后,作价1000万对此前成立的陕西大工旭航电磁科技有限公司增资。
   目前,该公司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了系列化电磁铆接设备、灭火电磁炮和基于电磁加载的冲击测试系统三种产品,实现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知识产权入股成立公司
  拥抱“大航天时代”

   同样通过专利评估,并以知识产权入股的还有西工大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红军,他2021年3月注册成立陕西天汇航天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专注于火箭发动机研发与制造,火箭发射设备研发和制造,民用航空器(发动机、螺旋桨)生产、民用航空器零部件制造、航天器及运载火箭制造和航天设备制造等。总经理助理马小奇说:“随着火箭动力和太空运载工具的快速发展,人类大规模到访太空甚至其他星球,‘大航天时代’已经来临,此前,国务院也曾发布‘培育发展太空旅游、太空生物制药、空间碎片清除、空间试验服务等太空经济新业态,提升航天产业规模效益’,可以说这一新业态充满想象。”
  
通过科技成果转化
  他评上教授了

   看重实用性科研成果的还有西安石油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严正国。
   严正国1997年从西安石油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本世纪初,他就开始关注井下可视技术。2012年,他推开其他科研工作,自组团队、自筹经费,专攻高速电缆遥传技术。
   “我青睐这一相当于井下‘眼睛’的技术,在井内作业,可让一向不为人知又十分复杂的井下环境更一目了然,相当于给井下各部件进行一次全身‘体检’,发现问题并通过排查逐一解决。”严正国说,“目前,经多次技术提升,设备的平均传输速度已从最初的200Kbps提升至2Mbps左右,实现了井下高清视频实时获取和定量分析等功能,在水平井方面的效果也不错。尤其是井下作业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时,可视化技术能帮助专业人士弄明白具体问题,并制定精准的针对性解决措施,提高井下作业效率,为油气田增产作出贡献,未来将向着目标自动识别、分类、测量和三维实景建模方向发展。”2019年底,西安石油大学将该技术专利的使用权授权给正源井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此外,“三项改革”还成了职称评定中一路“佛系”的严正国的“福音”。
   因为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表现优异,严正国多年的副教授职称终于转正。同样,在西北工业大学,也有不少副教授通过科研成果转化解决了职称问题。
   严正国说:“至于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可以这么理解,就是教授此前课题结余的经费,一般都统一在学校的专门账户上,有了这项规定,这些资金就可以取出并用作企业的创始资本。”
  
全省75家高校院所实施“三项改革”试点
   据省科技厅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75家高校院所实施“三项改革”试点,21794项科技成果已单列管理,2139项成果正在实施转化,部分科研团队正在利用横向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了“技术入股+现金入股”的投资组合。自今年7月13日全省高校院所启动“三项改革”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团队首场路演活动以来,截至9月底,举办路演活动19场,路演项目、团队83个,32个项目成立法人实体,24个项目已在秦创原总窗口注册公司、落地转化,14个项目获得了春种基金、高校种子基金、唐兴资本等融资支持,投融资机构拟出资1.34亿元。
   12月6日,省政府官网发布《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实施意见》,再次明确,“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形成的专利成果通过市场化方式检验和实现价值”。同时提到,“推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职务科技成果定期披露制度,根据不同应用需求制定科技成果推广清单,纳入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范围。定期举办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路演活动,引导相关金融机构、投资企业提早介入科技成果研发、评价、转化等活动。”
   相信,随着“三项改革”不断深入,将有更多陕西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让一个个“陕西智造”“陕西创新”不断从实验室里走出,支撑陕西的创新发展、造福人民的生活。 华商报记者 付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