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年09月23日]
-- 华商报 --
版次:[B1]
省政协委员、省中医研究院(省中医医院)院长许建秦——
聚焦“秦药”标准 把陕西从“中医药大省”推向“中医药强省”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我当代表(委员)这10年
“作为一名医疗行业的政协委员,我最重视的还是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同时,我一直关注秦药标准,致力于为陕西实现中医药强省贡献自己的力量。”谈起履职的十年,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中医研究院(省中医医院)院长许建秦说,他欣喜地看到,自己提案中涉及的问题大多数都得到了解决。
建言献策
提出多个高质量提案
“我是医生,最关注的是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话题,我的这类提案较多。”许建秦说,他在调研中听到病人说得最多的就是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他前几年写了一些提案,就如何进一步深化“医改”,缓解老百姓看病难和看病贵,民营资本进入医疗领域之后,如何做好规范性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
“前些年,经常会发生影响医院正常营业秩序的医闹事件,医院对此很无助,我也提出了多个防范医闹问题的提案。”
许建秦说,他欣喜地看到,近些年医改工作的逐步推进,使得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扫黑除恶”之后,医闹事件也越来越少。
认真履职
为提升调研协商成效献计出力
既然当政协委员,就要认真调研、建言献策。许建秦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我所在的领域是中医药领域,我的提案也都围绕着中医药话题。”许建秦说,近几年的履职过程中,“中医药”是他提案的关键词。
华商报记者了解到,许建秦自主调研所形成的《关于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调研报告》得到省级领导批示。他提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陕西中医药产业由大转强》《健全中药材质量控制体系以标准撬动秦药高质量发展》等10余份涉及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的提案;提交社情民意信息5份,两次获得省级领导批示,《促进医院自产制剂发展》中的社情民意信息被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采用,得到省级领导批示,并获得省政协表彰。
履职期间,许建秦三次在全会作大会发言,四次在全会上的“委员通道”接受集中采访;结合调研成果和自身工作实际提出意见建议,为进一步提升调研协商成效献计出力。
打造秦药品牌
助力陕西实现中医药强省目标
谈起和中医药有关的话题,许建秦感慨颇多。他说,2022年自己在“委员通道”接受媒体采访时,谈的就是秦药标准的问题。
许建秦表示,目前我省中医药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标准体系不健全,目前我省中药材标准主要执行《中国药典》《陕西省药材标准》《陕西省饮片标准》,种子种苗、产地加工等方面标准缺失较多,导致行业门槛很低,难以形成竞争优势。标准标龄老化,更新周期长。现行《陕西省药材标准》从2015年发布以来,至今未组织修订工作,收录品种少,导致部分品种临床无法应用。已收录药材标准水平低,严重影响产业发展。标准研究乏力,标准质量不高。参与制定我省药材标准的专家和团队很多,但致力于标准化体系建设或标准基础研究的专家较少。因此,困扰药材标准制定的一些基本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
许建秦建议由政府牵头,系统梳理我省中药材标准体系,明确各级标准的功能定位,加快标准整合、升级和淘汰,建立相互转化机制,构建系统完善的药材标准体系,有效发挥标准的兜底、引领与事后监督作用。以团体标准为标尺,打造秦药品牌。对于还没有形成国标或省标的药材、饮片、产地加工方法等,要加速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团体标准,引导企业树立品质为先的经营理念,以高标准引导高质量生产,打造品牌形象,实现“优质优价”,进而推动秦药产业发展。
为抗击疫情
贡献中医药力量
如何为抗击疫情贡献中医药力量,是许建秦和他的团队努力的方向。疫情开始时,包括医护人员在内的很多人心里都没底,但是作为医生,许建秦说,自己必须逆行,奔向抗疫的“战场”。
在人们被新冠疫情搞得惶惶不安的日子里,许建秦天天到单位加班加点,及时制定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技术指南,规范防控诊疗流程,建成PCR实验室、发热门诊、疫苗接种门诊,组建核酸采样和疫苗接种应急队……一项又一项任务紧锣密鼓。
让许建秦自豪的是,他组织科研医疗人员研制的防疫制剂“益肺解毒颗粒”和“清瘟护肺颗粒”,率先获得省药监局预防新冠病毒院内制剂批号。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同时,他积极承担“疫情防控期间紧急启动科技计划项目”——陕西省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西医结合)建设任务。2020年11月,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和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依托医院。
牢记公益属性
提升中医药影响力
公益路上,也经常能看到许建秦的身影。除参加每年省政协爱心济困协会的捐助活动和行业协会组织的捐助活动外,许建秦组织和参与义诊活动20余次,组织医院专家讲解全民营养、食品安全等知识10余次,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
回望过去的十年,对许建秦来说,是充实的十年,收获满满的十年,许建秦说,未来也许不在政协委员的岗位上履职,但他会继续关注医疗事业、关注中医药和秦药,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做出贡献。 华商报记者 毛蜜娜
我当代表(委员)这10年
“作为一名医疗行业的政协委员,我最重视的还是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同时,我一直关注秦药标准,致力于为陕西实现中医药强省贡献自己的力量。”谈起履职的十年,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中医研究院(省中医医院)院长许建秦说,他欣喜地看到,自己提案中涉及的问题大多数都得到了解决。
建言献策
提出多个高质量提案
“我是医生,最关注的是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话题,我的这类提案较多。”许建秦说,他在调研中听到病人说得最多的就是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他前几年写了一些提案,就如何进一步深化“医改”,缓解老百姓看病难和看病贵,民营资本进入医疗领域之后,如何做好规范性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
“前些年,经常会发生影响医院正常营业秩序的医闹事件,医院对此很无助,我也提出了多个防范医闹问题的提案。”
许建秦说,他欣喜地看到,近些年医改工作的逐步推进,使得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扫黑除恶”之后,医闹事件也越来越少。
认真履职
为提升调研协商成效献计出力
既然当政协委员,就要认真调研、建言献策。许建秦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我所在的领域是中医药领域,我的提案也都围绕着中医药话题。”许建秦说,近几年的履职过程中,“中医药”是他提案的关键词。
华商报记者了解到,许建秦自主调研所形成的《关于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调研报告》得到省级领导批示。他提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陕西中医药产业由大转强》《健全中药材质量控制体系以标准撬动秦药高质量发展》等10余份涉及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的提案;提交社情民意信息5份,两次获得省级领导批示,《促进医院自产制剂发展》中的社情民意信息被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采用,得到省级领导批示,并获得省政协表彰。
履职期间,许建秦三次在全会作大会发言,四次在全会上的“委员通道”接受集中采访;结合调研成果和自身工作实际提出意见建议,为进一步提升调研协商成效献计出力。
打造秦药品牌
助力陕西实现中医药强省目标
谈起和中医药有关的话题,许建秦感慨颇多。他说,2022年自己在“委员通道”接受媒体采访时,谈的就是秦药标准的问题。
许建秦表示,目前我省中医药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标准体系不健全,目前我省中药材标准主要执行《中国药典》《陕西省药材标准》《陕西省饮片标准》,种子种苗、产地加工等方面标准缺失较多,导致行业门槛很低,难以形成竞争优势。标准标龄老化,更新周期长。现行《陕西省药材标准》从2015年发布以来,至今未组织修订工作,收录品种少,导致部分品种临床无法应用。已收录药材标准水平低,严重影响产业发展。标准研究乏力,标准质量不高。参与制定我省药材标准的专家和团队很多,但致力于标准化体系建设或标准基础研究的专家较少。因此,困扰药材标准制定的一些基本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
许建秦建议由政府牵头,系统梳理我省中药材标准体系,明确各级标准的功能定位,加快标准整合、升级和淘汰,建立相互转化机制,构建系统完善的药材标准体系,有效发挥标准的兜底、引领与事后监督作用。以团体标准为标尺,打造秦药品牌。对于还没有形成国标或省标的药材、饮片、产地加工方法等,要加速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团体标准,引导企业树立品质为先的经营理念,以高标准引导高质量生产,打造品牌形象,实现“优质优价”,进而推动秦药产业发展。
为抗击疫情
贡献中医药力量
如何为抗击疫情贡献中医药力量,是许建秦和他的团队努力的方向。疫情开始时,包括医护人员在内的很多人心里都没底,但是作为医生,许建秦说,自己必须逆行,奔向抗疫的“战场”。
在人们被新冠疫情搞得惶惶不安的日子里,许建秦天天到单位加班加点,及时制定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技术指南,规范防控诊疗流程,建成PCR实验室、发热门诊、疫苗接种门诊,组建核酸采样和疫苗接种应急队……一项又一项任务紧锣密鼓。
让许建秦自豪的是,他组织科研医疗人员研制的防疫制剂“益肺解毒颗粒”和“清瘟护肺颗粒”,率先获得省药监局预防新冠病毒院内制剂批号。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同时,他积极承担“疫情防控期间紧急启动科技计划项目”——陕西省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西医结合)建设任务。2020年11月,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和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依托医院。
牢记公益属性
提升中医药影响力
公益路上,也经常能看到许建秦的身影。除参加每年省政协爱心济困协会的捐助活动和行业协会组织的捐助活动外,许建秦组织和参与义诊活动20余次,组织医院专家讲解全民营养、食品安全等知识10余次,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
回望过去的十年,对许建秦来说,是充实的十年,收获满满的十年,许建秦说,未来也许不在政协委员的岗位上履职,但他会继续关注医疗事业、关注中医药和秦药,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做出贡献。 华商报记者 毛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