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22年08月06日] -- 华商报 -- 版次:[A8]
三星堆“猪鼻龙头柱状器”出坑

满嘴“牙璋” 奇特非凡

今年6月中旬,三星堆遗址的最后一次大型直播中,位于8号坑的猪鼻龙头柱状器虽然未被提取,但当时已位于器物层上方,很有气势地横亘在镜头前。8月4日下午3时许,这件引人瞩目的器物终于被正式吊出8号坑。关于它的更多细节也随之更加清晰地显示,其中,器物头部的宽阔“猪鼻”下,那张相对不起眼的嘴里,密密麻麻的牙齿造型极为特别:正是三星堆祭祀坑中此前多有发现的“牙璋”形态。
  身长1米2的“大龙”出坑 失落了左耳

   这件猪鼻龙形器长1.2米,高38厘米,头宽(双眼之间)20厘米,身宽12厘米,整体是四分范对称的形式,头部、身部都各有一道范缝。整件器物呈长柱状,龙头上有一个宽宽的鼻子,右边一只长耳朵,额头正中一只独角,身体部分均匀分布着鳞片纹样及一连串羽毛状的图案,整体形态奇特而优雅。
   8号坑负责人、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赵昊介绍说,此前这件器物在坑内已暴露得比较完整了,只是对于它的左耳是否还存在作了较长时间的判断。“因为最开始在左耳和右耳之间,也就是头部的那个位置有一颗青铜人头像穿了进去,压在上面。所以我们是先把那件人头像提走之后,再来提的这个龙头柱形器。当时就是害怕它的左耳被上面的东西压断了。”
   令他们讶异的是,8号坑里没有看到那只断掉的左耳,可能它并非后来断在了坑里,而是先被砸断了之后扔去了别的坑。
   这头“大龙”出坑后,考古队员们围着盛放它的长条木箱,一边仔细检视,一边议论纷纷,“鼻子不太像猪”“身体有点儿像鳄鱼”……
   赵昊说,这件器物的外观显然不是直接对某种真实动物的复刻,很有可能是古蜀人借鉴了多种动物形象创造出的想象之物,且有夸张变形。“据我了解,还没有古代文献提到四川地区3000多年前有鳄鱼存在,而且如果说像鳄鱼,那鳄鱼是吻部很长而不是鼻子,这件龙形柱状器的头部,鼻子下方是另外有嘴的。”

  嘴里满是牙璋 可能寓意植物的“芽”或“花蕾、花蕊”

   最有意思的秘密,就藏在这张图片中看不到的嘴里:他们在龙头柱状器的嘴里发现了很多细小的“牙齿”,其造型正是三星堆多见的牙璋的模样。
   赵昊说,此前出土的一批青铜小立人身上就装饰着这样的牙璋,7号坑出土的龙形器头上也有牙璋。“这个发现也有点儿颠覆我们以前的概念——之前认为牙璋只有一种使用方式。目前来看其出现的模式并不是单一的,有可能是被人拿着用,也有可能在衣服上作为一种装饰,甚至是刻画在其他的器物上作为装饰等等,都是有可能的。”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向明在《浅谈牙璋的形制和使用》一文中介绍:“牙璋是龙山时代至二里头文化时期代表性的重要玉器,起源于黄河流域,盛行于黄河中上游地区……商周时代,牙璋逐渐退出了玉器的舞台,却在成都平原的三星堆和金沙得到了重生,并进而影响扩散到南中国乃至越南地区。”
   牙璋的特色形状是顶端有开叉造型的长条,它可能是贴合某种大自然的造物形象吗?方向明认为,牙璋的“牙”可能是寓意植物的“芽”或“花蕾、花蕊”。嫩芽和花蕾意味着春天与新生,也意味着大自然的生机盎然。
   “仔细看下三星堆神树上的花蕾造型,如果把它想象成平面的,其形状跟牙璋很像。”方向明说,“神树是有生命的,树枝上有花有鸟,1986年三星堆2号坑出土的两件大神树上,伫立在花朵上的鸟非常瞩目,那个花朵可能就是牙璋。”
   在古蜀人的不羁想象中,“花蕾”和“嫩芽”不仅可以盛开在通天的神树上,竟然也可以长进“神龙”的嘴巴里,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满坑“人头”目前只提取了一小半

   除了猪鼻龙形柱状器之外,4日从8号坑里还提取了一件圆尊。“这种圆尊是三星堆比较常见的一类器物了。”赵昊说,“在8号坑里已经发现的圆口圆尊至少有四件,此次提取的是其中的第二件。”记者在现场看到,圆尊内部已被象牙渣和泥土填满,根据此前提取的铜尊铜罍内的情况来看,尊内很可能也装有海贝与玉器等,具体情况还要等待文保专家们进一步的清理。下一步还有什么新器物“排队”等待出坑呢?据赵昊介绍,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里,8号坑提取了多件大型铜尊、铜罍以及20多个青铜人头像。“8号坑里的人头像很多,一共大概有70多个人头像,也就是说目前还有50多个人头像四散在坑中等待提取。”
   记者在现场看到,此前备受关注的那件被网友称作“机器狗”、被专家分析可能是“飞天象”的大嘴立人神兽,虽然身体部分已经完全露出,但因为它的耳朵上还压着不少器物,因此估计尚需耐心等到8月底才能“飞出”8号坑。 据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