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9年09月11日] -- 华商报 -- 版次:[B1]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安康非公经济增加值占比59.3% 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一


   9月10日,陕西省举办“奋力追赶超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九场系列新闻发布会,中共安康市委副书记、市长赵俊民,安康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廖良成出席,介绍了安康“深化开放兴市矢志追赶超越”的具体做法。
  城镇居民收入从172元增长到24977元

   发布会上,赵俊民表示,回望过去,安康正在由长期封闭走向开放发展,由相对滞后走向追赶超越,由深度贫困走向全面小康。
   1949到2018年,安康全市生产总值从1.4亿元增长到1133.8亿元,经济增速在“十二五”期间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十三五”以来年均增长10.7%,增速连续四年领跑全省。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2万元增长到1149.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7000多亿元,水电路讯气等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改善;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以富硒食品、新型材料、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纺织丝绸为支柱的绿色工业不断发展壮大。
   1978到2018年,城镇居民收入从172元增长到24977元,农村居民收入从161元增长到9504元,职工年平均工资从152元增长到59476元,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

  构筑开放高地
  加快构建秦巴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赵俊民着重介绍了五个方面的情况。安康位于关天、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圈几何中心,是内陆连接西北、西南、东南的重要节点城市。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依托现有3条铁路、4条高速、6条国道的基础优势,加快推进安康机场、西康高铁、阳安铁路复线、汉江高等级航道和平镇、安岚、石宁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构建秦巴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围绕提升安康中心城区的开放度和竞争力,新规划60平方公里的新安康门户区,涵盖新经济引领区、空港经济区、新行政中心区、现代服务聚集区、秦巴特色产业区“五大板块”,打造陕西向南开放“第一门户”。此外,提升经济发展外向度。
   安康强化绿色发展理念,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坚持走“园区承载、资源集约、产业集群、绿色高效”的绿色循环发展之路。全市形成了以安康国家高新区为引领,恒口示范(试验)区、瀛湖生态旅游区、旬阳省级高新区为支撑,19个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891个现代农业园区、5个“飞地经济”园区为骨干的产业聚集区。
   近年来先后与中国农科院、中科院大连物化所等2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达成合作,建立国家级创新平台7个、研发机构6个,建成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设立4.5亿元的循环产业科创基金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培育国家级科技型企业153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市级876项、县级850项服务纳入“一厅式集中办理”

   强化领导招商,仅2019年以来,市级领导就带队招商14场次,会见客商、接待考察300多批次。去年全市引进招商项目388个,到位资金689亿元;非公经济增加值占比59.3%,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一。
   统筹多领域开放合作,先后举办鎏金铜蚕与开放发展论坛、汉江龙舟节暨硒博会、国际龙舟精英赛、中外搏击争霸赛等经贸、文体相融合的对外交流活动,积极组团参加国际国内商贸交流活动。2018年全市外贸进出口增长56.4%,引进利用外资增长128%,增速居全省第一。
   把招商引资作为政府工作的“一把手”工程,力倡厉行领导干部亲自招商、亲自接洽、亲自协调、亲自督办“四个亲自”。市政府先后出台招商引资政策15条、吸引人才人口政策18条、工业稳增长政策17条,形成了精准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保障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市级876项、县级850项服务纳入“一厅式集中办理”。2019年7月,安康获评“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

  共享开放红利
  全市新增财力和财政支出
  “两个80%”用于民生事业

   安康脱贫攻坚任务全省最重,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另一方面聚焦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社区,以引进培育毛绒玩具产业为重点发展新社区工厂,配套实施了“毛绒玩具6条”“文创产业11条”“新社区工厂5条”和“新社区工厂贷”等支持措施。至8月底,就近就地吸纳群众就业1.76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5600人),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安康实际、具有安康特色的减贫之路。“新社区工厂”就业扶贫模式先后入选“中国改革十大案例”和“全国经典扶贫案例”。
   全市新增财力和财政支出“两个80%”用于民生事业,每年公开承诺、集中实施一批民生实事,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民生领域,力促开放红利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安康走绿色循环发展之路会更加坚定,统筹“发展为要、生态立市、开放兴市、产业强市”的举措会更加精准,开放发展的平台会更好、力度会更大、节奏会更快。 华商报记者 任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