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9年08月14日] -- 华商报 -- 版次:[A2]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记者再走长征路

直罗镇战役 粉碎围剿奠基西北

8月13日,“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采访团走进延安市富县,在直罗镇战役烈士陵园追思先烈丰功伟绩,传承革命英烈精神。
  直罗镇战役粉碎围剿奠基西北

   山风拂动,青山松柏之间,烈士纪念碑和柏山寺塔相映成辉,烈士安葬在蓝天之下,松柏苍翠之间,一座座墓碑整齐排列,气势宏伟,325名有名烈士和630名无名烈士长眠于此。
   据富县讲师团团长高荣辉介绍:“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与西北红军胜利会师。11月3日红军第15军团被编入红一方面军,军队达到1.1万人,红军到达陕西之后,蒋介石调遣了5个师的力量从庆阳和合水出击围击红军。”
   为了粉碎国民党的进攻,毛泽东决定将兵力集中起来,向南作战,先于直罗镇消灭一部分敌军,然后再攻打另一部分敌军,双方就此展开了直罗镇战役。
   当时国民党第109师在飞机的掩护下分三路向直罗镇展开进攻,红军假装不敌节节败退,将敌军引入直罗镇。随后红军将国民党109师围困在直罗镇中,敌军在23日晚上突围,24日上午被红军全歼,师长自杀,直罗镇战役以红军的胜利而告终。
   这次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地区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胡耀邦、杨尚昆曾为直罗镇战役烈士陵园题词

   直罗镇战役烈士陵园讲解员李婷说,陵园始建于1954年,占地面积2亩,位于富县西部直罗镇柏山镇山脚下,陵园内安葬有在直罗镇战役中牺牲的中共中央委员、红一军团四团代政治委员黄甦(sū),红二团团长李英华和聂荣臻元帅的警卫员孙起锋,12名小烈士等36位烈士遗骨以及在历次革命战争中牺牲的富县籍烈士。
   其中,这12名小战士来自少共营红25团,“他们都是12岁到15岁的孩子,因为家境悲惨、亲人离散投身红军队伍。直罗镇战役前夕,少共营12名红军战士打扮成放羊娃,潜入国民党军驻地黑水寺侦察敌情,情报送出后在返回途中与国军党军遭遇,终因寡不敌众被俘获,国民党军将他们押解到直罗镇,关在一个油房大院的房屋内。”李婷说,关押期间12名小红军英勇顽强、宁死不屈,被围歼的国民党军败退前,残忍地将他们杀害。他们没有留下名字,只留下带血带汗的脚印和英勇的事迹。直罗镇战役胜利后,红军指战员们将他们集中安葬在一起。
   据了解,1986年4月16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为直罗镇战役烈士陵园题词“直罗战役烈士永垂不朽”;1985年8月24日,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同志为陵园题词“直罗战役烈士纪念碑”。近年来,直罗镇烈士陵园平均每年接待各地游客和学生7万多人次。

  
革命老区稻花飘香
  春夏稻田冬天滑冰场

   8月13日上午,“记者再走长征路”采访团来到了位于富县县城西45公里的直罗镇。直罗镇历史悠久,建镇历史长达2200多年,置县时间长达874年。境内为子午岭山脉腹地,森林茂密,河流水量充沛,土地资源丰富。拥有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秦直道、石弘寺、柏山寺塔等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烈士陵园、3A级景区直罗镇战役烈士陵园及展馆等5处优质旅游资源。
   采访团刚到胡家坡村,立即被眼前路两边成片的稻田吸引。
   稻田里用不同色彩的植物拼成党旗图案,旁边还有七个黄色大字“红色直罗欢迎您”。远处的青山、蓝天白云、绿油油的稻田、黄色粘虫板、呆萌的稻草人呈现一片和谐美景。为了让游客观光,当地专门在稻田旁边搭建了观景台,供游客拍照留影。
   本应生长在南方的稻米,为何会出现在北方?其实,在延安革命老区,直罗镇并非唯一盛产水稻的地方,素有“陕北好江南”的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也有稻田。而直罗镇的稻田历史更悠久。
   直罗镇胡家坡村村主任肖兵峰介绍说,“相传唐朝的时候,秦王李世民北征突厥时,在直罗养过伤,尉迟敬德在这个地方驻兵护驾,才演变有了现在的村名胡家坡。种水稻要有丰富的水源,而这里常年有子午岭的山泉水,适合水稻生长。从隋朝开始,已经有1400多年的水稻生产历史。上世纪三十年代给红军提供稻谷,后发洪水渠道被毁,稻田几乎消失。”
   此后当地农民主要种植玉米,但经济效益一般,从2016年起,开始重新恢复种植水稻。胡家坡村有266户人家共1089人,其中200户依托合作社种植水稻,目前种植有稻田1500亩,还在逐步恢复当年稻花飘香的盛景。
   肖兵峰说,“地是农户的,合作社给农户提供服务,例如合作社出机器插秧,农民只需要出一部分农具费。以前一亩地种玉米收入约600元,而种植水稻收入约1800元,经济效益好。水稻是一年一季,4月种8月收。近年来,‘直罗贡米’已先后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国家农产品生态原产地保护等殊荣。
   “村里除了盛产无公害稻米外,村民还在稻田养鸭养鱼,到了冬天将稻田改造成滑冰场。全镇计划打造集现代农业、旅游休闲、田园民居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华商报记者 雷婧 佘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