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9年06月24日] -- 华商报 -- 版次:[A3]
国际禁毒日·警察故事

『再晚两三秒,毒贩就会向我们开枪』

X警官是西安市公安局未央分局的一名缉毒警,同时也兼顾设在该局的未央区禁毒办的工作。用X警官的话讲,干他们这一行,社会责任感、坚强的意志、抛却生死的英勇及一些恰到好处的运气,都必不可少,“我干缉毒有7年了,虽说不上轰轰烈烈,但也绝对可以说是经历过生死的。”
  宾馆房间抓毒贩 生死几秒间

   “干我们这行,有时候几秒钟就能决定生死,生则为民除害,皆大欢喜,死就会让自己家里父母失去儿子,妻子失去丈夫,孩子失去父亲。”X警官称,尽管西安的缉毒工作不似云南、广东等地那般凶险,但贩毒分子的凶残却是一般无二的。
   在X警官的记忆中,2015年8月的那次抓捕让他至今仍感到后怕。当年8月上旬,他们大队接到特情反馈,湖北籍毒贩谭某已运毒至西安,与另一名同伙住在雁塔区某宾馆,且手中很可能携带有武器。大队经过进一步调查确认情况属实,遂立即进行了部署。“所有的方案都已制定完毕了,却出现了意外,另一名毒贩外出,长时间在宾馆外转悠,似乎发现了有人盯梢的迹象。”X警官说,为了避免这名毒贩给谭某通风报信,专案组果断实施抓捕,由宾馆服务员用钥匙打开谭某所在房间门,在极短时间内,数名民警冲入房间控制了谭某,几乎在同一时间,监控那名外出毒贩的民警也完成抓捕工作。
   X警官称,专案组在两名毒贩的房间内搜到了大量毒品。令大家后怕的是,谭某在被抓获时,曾挣扎着将手伸向枕头底下,民警随后在枕头底下搜出了一把装满子弹且已上膛的手枪。“在后来的审讯中,谭某也坦白说了,是民警冲进房间速度太快了,再晚两三秒钟,他一旦摸到枪,会在第一时间向我们开枪,因为他自知贩毒已犯下死罪。”

  4公斤特大贩毒案 主犯是艾滋病患者

   “缉毒工作的另一大潜在危险是很多毒贩、瘾君子都是以贩养吸,导致身体染上各类传染疾病。”X警官说,2016年,他们曾破获连某运贩毒案件,一举查获海洛因4公斤,曾被誉为十大精品缉毒案件之一。
   连某是云南临沧人,40多岁。X警官介绍,信息的来源仍是特情人员,声称连某已在西安待了多年,并已成功构建起了一个三级购销网络,其从缅甸进货到西安进行分销。大队民警即刻展开调查,首先掌握了一个名为毛女的女子与连某来往紧密,并有大额打款记录,专案组认为连某可能要前往云南进货,遂多方取证调查。数天后,监控到连某从云南回西安,并联系了包括毛女在内的两名下家,有一到西安即分销毒品的可能。
   经研判,专案组在毛女所住的文艺路附近某小区门口布置守候。连某到西安后驾外地牌照车辆前去与毛女接头,专案组一举将其及一名驾车男子抓获,“起初他们到了以后迟迟不下车,怀疑他们有所察觉,我们民警假扮醉汉上前将酒瓶砸在车上,将连某引下车,当即进行了抓捕。”X警官称,不久,毛女下楼欲同连某接头,也被抓获。民警从连某车内一个水果箱夹层中搜出重达4公斤的高纯度海洛因。
   经检查,连某还是一名艾滋病患者。 华商报记者 杨德合
  
缉毒工作不简单
  
既是『小诸葛』 又是『拼命三郎』
   在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禁毒大队,J警官最善于和毒枭斗智斗勇,人称“小诸葛”,又名“拼命三郎”。

  抓捕毒贩
  脚踝粉碎性骨折都没感觉

   公安新城分局禁毒大队大队长马华和J警官是警校校友,两人同年毕业,一同在市公安局干特警,3年后,马华转去干刑侦,J警官则到新城分局禁毒大队。15年后,马华被提拔为公安新城分局禁毒大队大队长,此时的J警官,已经在15载缉毒警生涯中淬炼成了一把游刃有余、专克毒贩的“快刀”。
   业务上的纯熟自不必说,最令马华佩服的是,J警官15年如一日对缉毒警岗位的眷恋与痴迷。这种痴迷表现在一旦进入工作角色,便满心满脑只有工作,其他人和事都扔在一边。
   2016年10月,在一次行动中,J警官和准备抓捕的一对上、下家毒贩在意想不到的地点狭路相逢。当时,对方正在进行毒品交易,很快就能完事走人,而J警官孤身一人,通知埋伏在附近的伙伴显然来不及。
   不容多想,J警官一个箭步冲上去,一把抓住其中一人的衣领,另一人见势不妙,拼命地跑了。被J警官抓住衣领的毒贩反应很快,反手将衣服一脱,撒腿便蹿出老远。J警官奋力追上,一伸手又拽住他的腰带,使出浑身力气,将他摁倒在地。这名毒贩年纪很轻,力气非常大,拼命反抗,J警官就是不撒手。
   那是个雨天,地上又湿又滑,毒贩一次次从地上挣扎起来,J警官一次次扑上去再将他压倒,数不清多少个回合,两人都滚成了泥猴。直到战友们闻讯赶到,合力将毒贩顺利拿下,一搜身,找到了400克海洛因。
   人赃并获,工作只完成了一半,必须马上将嫌疑人押回队里展开讯问,趁热打铁取得口供,核对涉案物品、固定证据。忙完这一切,J警官才意识到右脚踝疼痛难忍,撸起裤管一看,脚踝处肿起老高。第二天去医院检查,竟然是粉碎性骨折。
   粉碎性骨折自己竟然不知情,简直是“拼命三郎”,有同事这样说J警官,自此,他“拼命三郎”的外号就传开了。

  解读线索信息
  他在地图前敲定抓捕路线

   和更多利用大数据高科技办案的普通刑侦案件不同,缉毒案件的侦破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蹲守和贴身近战,对于缉毒民警而言,流血、受伤都是家常便饭,大家早对此做好了心理准备。真正难熬的,是在案情未明时大海捞针般艰难地分析研判,以及动手抓捕之际格外漫长的蹲守过程。而J警官最擅长的就是分析和判断,以及在准确研判基础上的耐心“守株待兔”。
   2017年11月初,J警官截获信息,有两名毒贩在广东购买了大量冰毒,即将驾车运回西安出售。只知道毒贩所驾车辆的颜色为白色以及车型和牌照,至于毒贩多大年纪、长什么样儿、哪里人,都不知道。
   广东至西安远跨数省,驾车行驶路线有许多条,如何确定毒贩运毒路线、在什么地点抓捕?像一道高难度考题摆在了民警面前。J警官在地图前仔细研究地形和路线,反复比对、测量、计算,不放过任何一条道路出口、收费站点和服务区,凭借多年缉毒经验和对毒贩行踪特点的了解,他最终敲定了抓捕路线和地点。
   由于案情重大,禁毒大队全体民警分乘数辆车,直奔预设的卡口。J警官作为第一抓捕组组长,率领几名战友守候在第一道卡口——山阳漫川关隘口。大家目不转睛紧盯前方驶来的车辆,不放过每一辆白色轿车。可是大半宿过去了,目标车辆始终不见踪影。
   难道是预判有误?J警官将整个预案在脑海中重新过了一遍,确信并无任何遗漏和失误。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民警们都没想到的是,两名驾驶着藏毒轿车的毒贩在江西出了意外,剐蹭了别人的车辆,被当地交警拦截。但交警并未搜查车辆,毒品未被发现。一番交涉耽搁之后,毒贩决定留下一人处理事故,另一人继续北上。
   天快亮了,前方终于传来消息,在湖北境内发现了嫌疑车辆,正往荆州方向行驶。一宿未合眼的民警们顿时来了精神。
   J警官当机立断,决定调整方案,迎上去抓捕。一番长途奔袭,在荆州市枣石高速公路的一个服务区内,J警官和民警们将这名毒贩抓获,从其驾驶的白色轿车内査获冰毒2945.23克。随即,他们又直奔江西,将另一名毒贩抓获。
   事后回忆起来,马华说,这起案子案值巨大,涉及地区和路线众多,整个行动过程环环紧扣,一招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最后能大获全胜,除了全队民警能吃苦、敢硬拼之外,J警官凭借智慧和经验作出的准确判断立下了大功。

  比拼意志耐心
  便利店门口蹲守5天抓获毒贩

   才到禁毒大队1年多的年轻民警小张,2018年6月初曾随J警官赴青海西宁完成过一次抓捕行动。说起J警官的料事如神,以及识别嫌疑人的眼睛之“毒”,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起案子源自J警官截获的一条信息很不明朗的线索,经过一个多月的梳理、分析、研判,最终锁定了一件通过寄递渠道经西安中转、投往青海西宁的疑似藏有大量毒品的包裏。J警官率包括小张在内的专案组民警赶赴西宁,严密监视疑似涉毒包裹,伺机抓捕犯罪嫌疑人。
   包裹的最终目的地是西宁城东区的一家便利店。专案组民警连夜赶赴西宁,踩着包裏抵达的时间到达便利店。J警官指挥民警们在周边埋伏,就等上门取货的犯罪嫌疑人了。
   便利店挨着居民区,来来往往的都是居民。犯罪嫌疑人脸上可没写字,进店的每一个人都有嫌疑。然而,直到便利店打烊,包裹也没人来取。第二天、第三天,直到第四天都是如此,犯罪嫌疑人就像人间蒸发一般。
   会不会是他心生怯意,放弃了这个包裹?民警们猜测。J警官摇头否定,他认为这么大宗的毒品,价值上百万元,毒贩绝不会轻易割舍,他只不过是在耍花样而已,“现在正是和对方比拼意志和耐心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住!”
   第五天一大早,小张和同伴们收到了J警官发来的信息:注意马上要进店的那个人,很可能就是他,准备行动!
   果然,那人一进店,便直奔可疑包裹,报完单号,一把接过包裏,拔腿就想溜。J警官早已守候在一边,第一个冲上去将其猛地扑倒,战友们一拥而上,毒贩束手就擒。从包裹内查获伪装成“燕麦”的毒品海洛因6大包、119小包,总计约4000克。
   干缉毒警,42岁的J警官战绩骄人,曾经先后荣获陕西省公安厅2015年“雷霆”专项行动先进个人、2018年“禁毒工作先进个人”,先后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并多次获得西安市公安局优秀公务员和嘉奖表彰,“对家人的陪伴太少,但是,一切都是值得的。” 华商报记者 卿荣波

  
被艾滋病嫌疑人咬伤
  
年轻刑警三个月不敢回家
   B警官今年32岁,是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青年路派出所刑警队警员,长期办理涉毒案件,外形俊朗,一身锐气。虽然他当刑警才不过3年,但在他的讲述中,不仅有着年轻人的澎湃激情,还有着与他的资历不甚相符的睿智和沉稳。他侦办的都是一些末端的涉毒案件,更多的是与各类瘾君子打交道,然而他的故事却是几天来采访对象中最让记者惊心动魄的:仅2018年一年他一个人就抓获了300多名贩毒吸毒人员,关进去了143人。

  最难熬:野外蹲守6个多小时 成了蚊子的“大餐”

   提起那次野外喂蚊子,B警官至今还觉得浑身难受。那是2018年盛夏,田里的麦子收割完不久,一件涉毒案件的毒贩落网后,供述自己长期分包毒品埋在斗门街办往西野外一棵树下,供购买者前去自取。为了闭合这起贩毒案件的证据链,B警官和同事们赶到藏毒地点蹲守。
   “一到地方我们都傻眼了,地里庄稼刚收完,一眼看出去很远,藏毒的那棵树就在田野中间区域,根本没有藏身处。”B警官说,案件正进入关键环节,不能半途而废,当时是下午时分,大家发现地里铺着一堆堆秸秆,便藏身秸秆下趴伏。这一等就是6个多小时,“野外的蚊子又大咬人又狠,把我们咬惨了,后来一听见蚊子的声音就浑身难受。”B警官说,所幸付出终有回报,一名购毒者骑摩托出现,来到藏毒地点弯腰翻出毒贩藏匿的毒品。此时,民警们从秸秆下一跃而起,将其控制。

  最恐怖:抓捕时被嫌疑人咬伤 对方是艾滋病患者

   “我还没见过持枪反抗的嫌疑人,但挥刀拒捕的有不少。”B警官说,有一次在城东十里铺某小区抓捕吸毒者时,守候在楼下的他发现嫌疑人腰中别着一把长刀,依据常规操作,这种情况暂时不予追击,以免对方狗急跳墙伤害无辜。然而另一名民警守在楼上,并不清楚嫌疑人带有刀,为了保护战友,B警官毅然从楼下冲向嫌疑人,一番搏斗将其制服,过程中对方未能将刀完全抽出,但刀刃将B警官腹部划开一个两厘米的口子。“还有一次一个吸毒人员逃跑,骑电动车直接撞到我腿上,小腿上至今还有伤痕。”
   那次被嫌疑人咬伤胳膊的经历,令B警官终生难忘。“那是在朱雀门内一个小区里,也是抓捕一名前去取货的吸毒人员。”B警官介绍,当时已经天黑,他和一名同事藏身小区门外的车内,巧的是,那名男子一番来回走动后,竟蹲在B警官藏身的汽车旁边低声与毒贩通话索要毒品。证据确凿,待男子进入小区后,B警官与同事遂紧跟其后展开抓捕。男子反抗激烈,张口狠狠咬向B警官的右臂,“那天穿的是长袖,衣服弄得很脏,也顾不上许多,只知道很疼。”B警官说,等将人带回单位,清洗时才发现,虽然衣服没破,右臂却被对方咬出伤口,流血不止。此时,B警官才觉得问题有些严重,因为吸毒人员多半都患有各类传染病,尤其是艾滋病。于是,B警官紧急为该嫌疑人进行血样测试,结果令所有人崩溃,嫌疑人的确是一名艾滋病患者。B警官说,那段时间确实有些怕,但最主要是对家人的愧疚,B警官开始了长达3个月的撒谎期,以逃避回家面对家人,同时依照规程进行了严格的检查,所幸有惊无险,自己并未感染。
   “我有一次带嫌疑人去查身体,顺便让医生帮我照了一下X光,竟发现我曾得过肺结核,所幸早已钙化。”B警官说,他从未有过肺结核症状,至于是不是在工作中传染上的他不清楚,但吸毒者群体感染最多的传染类疾病就是肺结核。“我的孩子现在才刚一岁多,我最怕这些传染病影响到孩子。”他的做法是,办案时有此类接触后,要自觉与家人“隔离”一段时间。

  最揪心:吸毒者孩子的哀求 让民警们红了眼眶

   在B警官的记忆里,这是令他感觉最难受的一次办案。“那是在东郊的一个小区,一个吸毒人员的家里。”B警官说,他和同事们第一次真正见到了什么叫家徒四壁,“家里几乎真的就剩下四面墙了。”
   在屋里,他见到了一些发霉的馒头碎块,正不明所以时,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回来了。虽然大家都未穿警服,但孩子还是立刻明白了一切,双眼通红拉住B警官,央求不要带走他的爸爸,“他说爸爸是不好,但妈妈已经死了,他现在只有爸爸一个亲人,说着就要下跪。”B警官说,孩子带回了两个馒头,孩子说那是爸爸的食物,因为父亲吸毒后身体不好,而他的食物竟然就是那些已发霉的碎馒头。
   B警官还发现孩子的衣服鼓鼓囊囊很难看,打开才发现孩子里面穿的是一件破烂不堪的成人毛衣。“这时候,屋里除了孩子不断地央求声,再没人说话,大家的眼眶都红了。”B警官说,最终他们给孩子留下了一些钱,又买了一些东西,也没有抓走孩子的父亲。后来,这名男子还曾向警方提供涉毒人员信息,帮助破获了案件。 华商报记者 杨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