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9年03月17日] -- 华商报 -- 版次:[A7]
“丝路文明·西安文脉工程”艺术名家荟萃系列 艺术指导:文脉艺术工程总监 王犇

鉴真目盲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创作工笔画《鉴真和尚》有感 刘鸿翥
【刘鸿翥其人】
   刘鸿翥,字伯远,又名洪柱,字正举,净洪居士,斋号澡雪,聿華堂。河北易县人,现居西安。
   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硕士研究生学历,师从西安美术学院张小琴教授。
   现为西安中国画院院聘画家,西安市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国学公益研习会成员,长安天禄工作室学术委员,云麓学社成员,聿華堂艺术顾问,受聘于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绘画作品多次入选并参加国家级、省市级展览以及海外艺术交流展等。
   作品被各艺术机构和收藏家收藏。

  艺术人生

  
大唐乐音跨越千古款款而至
  刘鸿翥

   久居古都西安,我深深感受到她厚重而深邃的美。我情系梦绕的不仅仅是周秦汉唐的雄美与多情,更有大唐的锦绣文章,丽而不俗,包罗万端,格调高雅,不卑不亢。
   我在艺术创作中试图去捕捉和表现这些美,唐人的服饰妆容和器具都是我最直接的阅读资料,好在西安的唐代文物以及唐代壁画很丰富,可谓近水楼台,这让我为之痴迷。艺术创作的源泉不是无根之水,我所追求的是跨越千古款款而来的大唐乐音。
   创作唐代音乐题材的绘画曾是我的一种尝试,《唐韵四阕》中包含“倾杯乐”“渭城曲”“春莺啭”“箜篌引”四个部分。我查阅了很多相关文献资料,尤其是对《教坊记》当中关于唐代雅乐舞即十部乐的参详,让我对唐代乐舞的场面有了大致的印象,然后再参详壁画和文物,尤其是三彩陶俑和乐器文物,如正仓院所藏的唐代五弦琵琶和执箜篌等,都成为我的直接参考。
   历史题材的创作要尊重史实,要保证画面中人物服饰、器物等的准确,这不是在限制艺术创作的空间与自由,而是一种严谨的态度和对于创作题材的负责。希望通过史料的积累和展现来表现那种美感,传达出画者超越古今与时空的艺术之旅。自由徜徉其间,这不正是“游于艺”的很自由状态的艺术创作吗?
   未来,有很多创作形式和语言需要我去尝试和表达,我也常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激励之语。我希望能够在西安这片热土上汲取更多的艺术创作源泉。
   鉴真大师和玄奘大师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两位大德高僧,一位东向弘法,一位西行求法,他们异于常人的坚韧之心以及舍身为法的大无畏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写照。千百年来,多少仁人志士无不受到鼓舞与感召。且两位大师与大唐长安都有着甚深的因缘,他们好比两颗璀璨的明星,光耀千古。
   鉴真大师不畏千难万险历经十几年六次东渡,后来虽双目失明却毅然抵达扶桑,弘传律法于东瀛,为日本的文明发展点燃了一盏明灯,日本当时的天皇尊称鉴真大师为传灯大法师。鉴真大师更是将古丝绸之路的利益延伸到了日本,为中日之间的玉帛往来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两国之间和平的奠基人。鉴真大师的东渡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宗教和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其重要意义更在于这种可贵的玉帛往来、和平人道、大同慈悲、和谐兼爱的精神,对国际交往和国际关系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西安文脉工程的艺术创作,选择《鉴真和尚》这个选题,一是源于我对鉴真大师的崇敬之心,二是因为老师和朋友们的鼓励与帮助,更加坚定了我的创作决心。
   上一期的文脉创作中,西安美术学院张小琴教授创作了关于《玄奘大师》的绘画作品,这次创作《鉴真和尚》且妄称是接续前篇,希望以作完璧之举。
   这次创作,我在构图和立意上进行了很多思考。首先,整幅画面是由诸多小幅画面拼合而成,旨在以详尽叙事的手法表现鉴真大师东渡的全过程;其次,画面的中心位置表现的是鉴真大师结跏趺坐的禅定形象,突出大师令人肃然起敬又心生欢喜的精神面貌;第三,画面中间由上至下贯穿的是一条丝帛的形象,以此寓意中日之间文脉的承接关系。这恰恰又与西安的文脉精神相契合,也可以说是我对西安文脉精神更广义层面的一种理解和感悟。
   创作《鉴真和尚》得到了我的导师和画院领导及各位评委和同道诸友们的批评与帮助,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正如我所感知的鉴真大师东渡的精神,一个宏愿不在于发出的大小,而在于坚忍不拔的那颗心,一直向着前方而无所畏惧,纵使舍身取命也不会辜负本心。只有初心不改,前路才会一片光明。循着鉴真大师点燃的明灯,我会更加坚定地走下去,积极接受各种磨砺,完成自己的艺道求索之路。
   最后,我拟了一首打油诗献给鉴真大师。
   传灯
   万里传灯不畏难,
   瀚海波澜几沉船。
   两目虽盲心且广,
   澄澈东瀛道风严。
   山川异域心不二,
   清风明月也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