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9年01月24日] -- 华商报 -- 版次:[C1]
拼多多“薅羊毛”事件引发思考

当心个人信息被黑产团伙利用

日前,电商领域内再次出现薅羊毛事件,这次是拼多多中招。1月20日凌晨,拼多多平台出现了巨大漏洞,有网民发现可随意领取“100元无门槛优惠券”,事件引来了大量网民凌晨上线“薅羊毛”,甚至有网友一晚上用优惠券充值话费百余次,导致拼多多损失巨大。拼多多相关负责人在回应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事件拼多多遭到了“羊毛党”的恶意攻击,目前警方已经介入调查。
   业内专家提醒用户,类似这种利用商家漏洞的“羊毛卷”尽量不要占小便宜,后续不仅会被锁死无法使用,而且还可能暗藏有病毒导致个人信息被窃取。

  “薅羊毛”优惠券已被冻结

   此次拼多多“薅羊毛”事件涉及金额巨大,拼多多在事件发生后已报案。拼多多公关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事件实际上是“套券诈骗”的网络诈骗案。首先,拼多多被盗取的相关优惠券是此前与《非诚勿扰》合作时,因节目录制需要特殊生成的优惠券类型,仅供现场嘉宾使用,每个认证信息的用户仅可领取一张无门槛100元券。此优惠券并未出现在平台正常的线上促销活动中,甚至从未有任何线上入口,至于“无限领取”更是不可能。
   目前,网民“薅”来的优惠券已被冻结。拼多多相关负责人表示,警方已对涉事订单进行批量冻结,这意味着还没有用的优惠券已没法使用。但平台消费者正常领取的优惠券使用不受影响。
   此次事件的发生是有专门的“羊毛党”黑产团伙在背后操作,业内人士向记者还原了整个作案的过程:首先,相关优惠券是黑灰产团伙通过非正常途径生成的二维码扫码后获得的,这类二维码多流传于社交平台相关黑灰产群。然后,黑产团伙通过“养猫池”(用手机卡蓄养大量虚拟账号)等不法手段,实现N张手机黑卡同时作业,批量盗取优惠券,并通过手机话费、Q币等虚拟充值的方式,在短时间内迅速转移此类不当所得。同时,黑灰产团伙在盗取金额巨大的优惠券并转移其不当所得后,迅速通过网络和社交群将二维码分享出去,诱导普通消费者跟风扫码,从而进一步扩大损失,以达到逃避刑责的结果。

  “羊毛党”属于黑灰产业链
  危害不容小觑

   这次事件的主角——“羊毛党”,就是专门针对互联网公司的营销活动、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换取高额奖励的人。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近年来,网络黑灰产已成为一个庞大、复杂、隐蔽、高效的产业链,这其中“薅羊毛”就是盈利模式之一。职业“羊毛党”已属于黑灰产业链,呈现团伙化、规模化、自动化趋势,其危害不容小觑。这样的“羊毛党”如今遍布互联网,它利用优惠漏洞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大量获利。尤其是随着电商竞争的白热化,购物促销活动越来越多,“薅羊毛”机会也会越来越多。
   据了解,近年来,类似这种利用电商平台漏洞“薅羊毛”的事件频频发生,京东、小米、联想、亚马逊、戴尔均发生过类似事件,涉及金额从几万元到几千万元不等,事件性质非常类似,一类是电商平台上的产品突然降价,如某款笔记本原本为1999元,突然之间就降到几元,然后瞬间被秒光;另一类是制造大量虚拟用户去恶意透支红包或优惠券。除了这次拼多多事件,去年共享单车行业也出现过“薅羊毛”事件。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平台自身的系统出现了安全漏洞,被“羊毛党”恶意攻击。同时也可能是个人信息被盗取,大量的账号被恶意利用。专家建议,一定要防止个人信息泄漏,一旦被恶意利用,有可能流入黑产团伙,后期一旦发生涉案事件,有可能会惹上纠纷。

  大量“薅羊毛”将被重罚

   那么,对于这种行为电商平台是什么态度?事实上,电商平台对于“羊毛党”的态度是复杂暧昧的。一方面,平台、商家给予消费者的让利被“羊毛党”薅走,损害了其他消费者的利益;另一方面,“羊毛党”的到来又可在短期帮助平台聚拢人气。如前几年发生过的几起“薅羊毛”事件,一些电商平台就采取“自认倒霉”的做法,用户薅来的“羊毛”全部有效。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旻律师表示,如果是黑灰产团伙利用电商平台的漏洞进行“薅羊毛”,主要涉及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刑事犯罪。如果是普通用户发现拼多多的漏洞,然后去领取优惠券并使用,这种行为从法律上来讲属于不当得利。在法律层面,目前并无黑灰产的明确定义,具体的判责要结合其行为来认定,根据其行为的不同,可能会构成诈骗罪、合同诈骗罪、盗窃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等。
   据悉,2017年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虚假交易、刷单炒信、电商平台“二选一”等行为将被重罚。今年,新的《电子商务法(草案)》也对此进行了明确界定。
   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方超强表示,单从止损的角度而言,拼多多目前已下架相关优惠券,同时可停止已领取但未使用的优惠券,也可停止已使用优惠券下单但商家还未发货的订单,还可直接关闭这个通道,都可以有效止损。 华商报记者 杨刚 黄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