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8年12月07日] -- 华商报 -- 版次:[A7]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秦改革成长记8

1991 希望工程襄善举 住房改革迈大步


  >>成长故事
   秦改革所在的小学举行捐赠活动,大家排着队为希望工程捐款,他捐出了自己积攒的10元零花钱。
  >>背景照片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校园,设施比较简单

  >>历史背景

  
“大眼睛”深入人心
   1991年,一张“我要上学”的照片在全国热传,让很多人记住了“大眼睛”姑娘苏明娟,也让希望工程深入人心。
   上世纪80年代,许多贫困儿童不能上学。面对这一严峻现实,1989年10月30日,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宣布,通过社会集资建立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的基金,实施希望工程!
   1991年到1994年,是希望工程从青涩走向成熟的大发展时期。1991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希望工程的募捐信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的广告版位上。这也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募捐广告。一年之后,“希望工程——百万爱心行动”正式启动。从此,一对一捐款,让捐款人参与到项目中来,成为希望工程的重要模式。有人认为,希望工程功绩有二:一是点燃了数百万儿童、数百万家庭的希望,给了他们应有的梦想和尊严;二是调动了亿万人的爱心,可以说,大多数中国人的慈善洗礼,都是从希望工程开始的。
   青基会官方网站显示,至2017年,全国希望工程累计接受捐款140.4亿元,资助困难学生574.8万名,援建希望小学19814所。 综合

  
公积金制度开始试行
   “蜗居”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民对于住房的集体记忆,解决住房主要是“等国家建,靠组织分,向单位要”,一家3口人挤在数平方米的一间房里,煤炉子是厨房,痰盂当厕所,很多人把蜂窝煤放在过道里。
   当时,很多省市已先期试点住房制度改革,但由于改革措施局限于提高租金、出售公房和住房管理社会化等方面,未曾建立起有效、可持续的巨额住房资金支撑体系,房改进展总体非常缓慢。
   上世纪九十年代,住房改革逐渐拉开大幕。1991年2月,上海在全国率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住房公积金制度。这次历史性的制度创新,打破住房长期由国家和单位统包统揽的格局,建立一种全新的住房筹资机制,使大批职工和居民家庭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也为全国推广积累了宝贵经验。
   1991年6月,国务院发出《关于继续积极稳妥地进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通知》。该通知要求:将公房租金逐渐提高到成本租金;在规定住房面积内,职工可以按照标准价购买公有住房。同年10月,国务院组织了第二次全国房改工作会议。
   199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发布实施,明确提出“全国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1999年,国务院颁布《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2002年予以修改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正式纳入法制化轨道,在全国普遍建立。
   从筒子楼到住宅小区,从全民“蜗居”到舒适“安居”,改革开放40年,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