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8年10月11日] -- 华商报 -- 版次:[C4]
国庆长假『吃』掉20亿

生鲜成了节日餐桌标配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里,西安再次成为最热门的网红打卡地标。随着旅游接待人数及综合收入再创新高,永兴坊、长安大牌档、西安饭庄等地方特色美食完爆西安“餐引力”。本地盒马鲜生、苏鲜生等新业态新零售成为居民家庭休闲消费的新体验。而其中,生鲜类产品成为在黄金周的爆发火力点。
  一天喝掉6万箱冰峰
  1万多份毛笔酥被消灭

   华商报记者从西安市商务局获悉,国庆期间全市实现商品销售额197.66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餐饮实现20.54亿元,同比增长14%。全省餐饮业以婚庆宴请、亲朋聚餐、旅游休闲和特色美食为消费热点。尤其是具有陕西特色的美食,在旅游经济的强力带动下销量激增,一些热门的陕西餐饮店更是大排长龙。
   来到西安,就不得不尝一尝三秦套餐。作为陕西最知名的地域品牌,浸透了几代陕西人记忆的冰峰,在十一长假期间,累计售出近一千万瓶,平均每天被喝掉6万箱,销售增长了近3倍。永兴坊陕西非遗美食文化街区日最高客流量达20万人次,同比增长116.37%。
   “看抖音上超火的长安大牌档的毛笔酥,国庆带着孩子来西安体验一下。本来想着早上10点钟商场一开业就来应该没什么人,谁料到大家都是冲进来的,差点没抢到号。”从山西到西安旅游的陈女士告诉记者。长安大牌档店长李万海说:“国庆期间,确实外地游客居多,店里成了旅游打卡的景点,早上200个号,10分钟就发没了,国庆期间,3个店的毛笔酥卖了1万多份,陕菜经典葫芦鸡销量也基本持平。”

  西安人民不改“吃货”本色
  为20亿添砖加瓦

   旅游经济带动特色餐饮发展,外地游客贡献舌尖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国庆假期,西安人民也依然不改“吃货”本色,为20亿添砖加瓦。
   据数据统计,西安4家盒马鲜生在国庆期间迎来客流高峰,其中十一当天,西安盒马整体客流达到6.9万人次,接近两个兵马俑的旅客接待量。盒马数据显示,国庆前三天,餐饮销售环比上周增长四成,包括盒马内的美食档口、烘焙、现场加工海鲜在内的餐饮部分销售额全线上涨。而在整个长假七天中,西安人民毫不吝惜对虾的热爱,盒马海鲜水产品类中,波士顿龙虾、沼虾(大头虾)和蛏子王位列热销榜前三名。平均增长率超过三成以上。椒盐皮皮虾环比上涨80%以上。
   在西安最大的海鲜市场,方欣炭市街副食品市场上,国庆期间也是人头攒动,前来购买生鲜产品的市民络绎不绝。“10月1-7日日平均进场交易机动车2600辆次、16000人次。市场海鲜销售总量预计达95吨,交易额945万元。其中大闸蟹销售47.3吨、活鱼类13.4吨、活虾类9.5吨、贝壳8.7吨等海鲜产品,销售额同比增加95万元,增长11.2%。”西安方欣炭市街副食品市场经理赵学革告诉记者。

  大闸蟹成国庆餐桌明星
  但需谨防“蟹坑”多

   国庆餐桌上自然少不了各种美食,10月也正逢吃蟹时节,味美价高的大闸蟹成为中秋、国庆档餐桌上的“明星”。“横行霸道”的螃蟹给原本平平淡淡的一桌饭提了“鲜”,同时也让家宴的身价大增。
   记者在节前探访了解到,江浙一带由于今年螃蟹丰产,众多农户都要抢国庆档期,使得十一前两天的螃蟹市场集中出货,供应量骤增,形成供过于求的态势,价格走低。而国庆期间,记者走访西安方欣炭市街副食品市场发现,生鲜市场上大闸蟹价格稳定稍有回落,基本在18-20元/只,比去年同期降幅2元左右。而礼品蟹多以提货卡形式售出,价格依旧高居不下,集中在80-130元/只。然而,随着蟹风横行,大闸蟹市场尤其是礼券市场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节前,郑先生在朱雀路一家大闸蟹店用礼券取蟹,号称每只2两半的大闸蟹,在捆上绳子的状态下用郑先生自带的电子秤秤出只有2两。3两半的大闸蟹,也只有3.1两。郑先生与店主交涉,店主也只称:“现在都是这样的。大闸蟹还没到最肥的时候,蟹黄少。”蟹券上明明标识的有价格与斤两,提货时出入却如此之大,这让郑先生气愤不已。
   根据店家的说法,记者采访养蟹的业内人士了解到:按照养殖规律,10月中下旬时,洪湖、监利等重要产区的螃蟹都会大量上市,在经过重阳节消费旺季之后,螃蟹才真正变得成熟肥美。10月初的螃蟹很多赶在节点提前上市,因此大个头的螃蟹数量有限。一些销售礼品蟹的商家都却主要是在节庆点上出货,所以实际在斤两上往往不足。
   同样,吴女士在曲江一家大闸蟹提货时,店主提供已经打包好的礼盒,打开后,发现螃蟹的眼睛几乎不动,要求店主重新捆绑新鲜大闸蟹时,被店主一口拒绝。记者采访时店主表示:“都是才绑好的螃蟹,放到冰柜里就是为了顾客取蟹时节省时间。眼睛动不了是因为冻晕了。”“我怎么知道螃蟹是冻晕了还是不新鲜呢?”吴女士忧心忡忡。
   作为消费者,我们躲过了“阳澄湖大闸蟹”虚假宣传的大坑后,面对同样如此高价的大闸蟹,仍然还得对付缺斤短两等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生鲜类产品成为我们餐桌的标配,我们也期待市场的规范,让消费者能够真正放心消费。 华商报记者 楚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