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8年05月25日] -- 华商报 -- 版次:[A1]
华商好奇心

儿童防丢绳并不安全 可能把孩子卡在电梯处


   当妈的每次带娃出门总是提心吊胆,生怕一个不留神没牵住孩子的手,或是被什么事情转移了注意力,孩子走丢了。所以,最近一款“遛娃神器”儿童安全防丢绳迅速走红,它通过一根可伸缩的牵引绳将孩子的手与大人的手连在一起,孩子可以自由行动,大人也不必担心孩子走丢了。
   然而,让妈妈们想不到的是,“遛娃神器”竟然也会出事。

  >>网传消息

  地铁启动时儿子被留在站台

   近日,一则小视频在网上广泛流传,深圳地铁1号线华侨城站上演了惊险一幕:一对年轻父母带着两个孩子(女儿约5岁,儿子约3岁)乘坐地铁。两个孩子各有一个手腕系着儿童安全防丢绳,被连在了一起。爸爸刷卡后,女儿自行奔跑过闸导致闸门关闭,而被防丢绳拖拽的儿子头部直接碰撞到闸门。因为这家人只买了两张地铁票,小儿子只能从闸门下钻过,而爸爸则跟着别的乘客进了闸门。随后,一家四口下至站台候车。此时列车即将关门,爸爸和女儿在关门瞬间跑上了列车,被安全绳“拴”住的儿子和妈妈则被留在站台。情况紧急,赶来的车站工作人员立即按压“紧急停车”按钮。幸运的是,列车驶离过程中拉断了被站台门、车门夹住的安全绳,没有对两个孩子造成伤害。

  >>网友吐槽

  用防丢绳差点丢了孩子

   华商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除了网传视频的危险外,儿童安全防丢绳还被网友吐槽并不能防丢。有网友说,女儿逛街时,用儿童安全防丢绳牵着4岁的外孙,以为很安全,没想到还是把孩子弄丢了。原来他女儿点餐时将防丢绳扣在了挎包带子上,外孙有撕开魔术贴童鞋的经验,就将绳上的扣打开了,结果他女儿点完餐才发现孩子不见了,好在附近有多家店铺对小孩印象较深,及时通知他们才找到孩子。
   育儿专家对这种安全防丢绳也持否定态度。首先,戴了防丢绳,父母容易降低警惕性,对孩子的关注度以及观察度会有所下降。其次,安全绳只能起辅助作用。3~6岁的孩子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当孩子和家长距离在2米左右时,如果孩子将魔术贴去掉并跑开,后果不堪设想。再次,如果安全绳质量一般,一旦被不法分子盯上,他剪断绳子抱走孩子,也是很可怕的。

  >>马上实验

  儿童安全防丢绳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5月24日,华商报记者在西安雁翔路一家母婴店购买了一个儿童安全防丢绳,价值39元,准备实验一下安全绳的安全性。
   销售人员说,这个儿童安全防丢绳两端是海绵材质的腕带,均为魔术贴粘扣设计,佩戴方便,舒适又不勒手。记者注意到,儿童安全防丢绳的中间是一根长度可以伸缩1.5米至2.5米的钢丝材质绳索,外层是PU材质。

  ■实验地点:

   华商报社办公楼

  ■实验样品:

   儿童安全防丢绳、人形布偶、办公室门、电梯

  ■实验过程:

   第一个实验:将儿童安全防丢绳一端戴在布偶手腕,另一端系在实验人员手腕。实验人员拉着布偶经过办公室电动门,这时,危险的一幕发生了:电动门对儿童安全防丢绳和布偶不能准确感应和识别,实验人员通过电动门后,另一端的儿童安全防丢绳和布偶夹在了电动门处。
   第二个实验:在办公楼电梯处,实验人员上了电梯,儿童安全防丢绳另一端的布偶在电梯门关闭之前未能进入电梯。更加危险的一幕出现了:电梯门不能准确感应和识别儿童安全防丢绳,关门后电梯力量很大,将布偶直接拉扯到了电梯门的顶端,儿童安全防丢绳钢丝部分完好无损。如果这是个孩子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实验结果:

   1. 牵引绳过短的话,会因家长的拉力扯着孩子走,孩子容易摔跤;绳子过长,在密集的人群里,容易绊倒行人和自己。
   2. 在进出电动门时,有可能绳子或孩子被电动门夹住;上下电梯时,如果儿童安全防丢绳另一端的孩子没及时进入电梯,可能会被拖拽至电梯顶部,甚至有生命危险。在地铁内使用,绳子还有可能被缠进扶梯等处,安全隐患很大。

  >>民警提醒

  防走丢不能完全依赖“神器”

   公安碑林分局的王警官表示,很多“防走丢神器”都是“双刃剑”,父母在使用时必须提高警惕。“比如定位手表、定位运动鞋、定位环扣等,使用了这些东西后,家长容易放松警惕,就自己玩手机,或者跟朋友聊天,孩子丢失很久后才会发现,错过了寻找孩子的最好时机。”
   王警官提醒,带娃出门时,想要防止孩子走失,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在公共场所如果有人搭讪,要引起高度重视。
   2.购物时请一定要看好孩子。
   3. 和孩子走在马路上时,请尽量带着孩子靠里走,防止坏人利用摩托车抢夺。
   4. 不要把孩子交给陌生人看管。
   5. 在正规保姆介绍所聘请保姆,保留好保姆身份证复印件和清晰的近照,证实其家庭电话、地址、家人等信息。
   6. 孩子上学放学最好有家人接送,切莫让孩子独自回家。
   7. 在人员密集的场合,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动向,保证孩子不离开自己的视线。 华商报记者 毛蜜娜 实习生 白毅鹏 摄影 强军